臺灣“中時電子報”今日發(fā)布署名高源流的資深媒體人文章。文章稱,一個姓呂的男子持日本軍刀企圖闖進蔡英文辦公室,稱要表達政治立場,這起事件鬧得雖然不大,但卻有政治仇恨意識的雛形,不能輕忽。尤其是那些經常炒作政治仇恨議題的綠營人士得知所收斂。
文章分析,此事有幾個面向值得注意。一是臺軍的“軍史館”管理不善,讓人偷走一把具歷史價值的軍刀,竟還渾然不知,自然該痛加檢討。但這只關乎一個機關內部管理的問題而已,亡羊補牢就可了事。
二是蔡辦衛(wèi)兵看見一個帶著長刀的人翻墻進入管制區(qū),未能及時使用槍械制止,只能挺著肉身上前阻止,還遭殺傷,這也顯示蔡辦在安全防衛(wèi)上有很嚴重的缺失。以這樣的維安水平,可能幾個人帶槍翻墻進入,就可能占領領導人辦公室。
但比起安全性的缺失,臺灣社會被激起的政治仇恨意識顯得更嚴重。我們曾自豪社會和諧、充滿人情味,曾幾何時,因綠營拿各種仇視的、族群的、兩岸的、“臺獨”的議題炒作,社會變得對立,沖突不止,讓“番薯”不再噴香。
文章指出,“獨派”和綠營人士借由各種名目刻意排斥所謂的外省人;炒作“228”事件,挑起仇恨意識,縱放一批人到處污損蔣介石銅像,這自然會引發(fā)另一方的反彈或反制,也去污損綠營護持的那些象征。這樣一來一往,社會對立、仇恨的氣氛和意識愈來愈濃。這絕非臺灣之福。
日前,美國弗吉尼亞州夏洛茨維爾市發(fā)生種族沖突,造成眾多傷亡,這就是政治仇恨意識的事例。身處今天這個族群益形對立、政治仇恨愈來愈濃的臺灣,我們倒懷念起沒有紀念“228”那段平和日子。“228”不是不能紀念,但綠營人士卻只借著紀念之名,故意炒作“228”的仇恨,而忽略了“228”紀念日或紀念公園里,“和平”這兩個最具價值的關鍵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