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執(zhí)政后,蔡英文當局天真地以為,只要口頭宣示效忠“中華民國”,愿意以“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系條例及相關法律來處理兩岸關系”,就等于接受“九二共識”,也可避開“一中”字眼。
如此兩面討好的算盤被一一戳破,不僅大陸要求蔡英文明確其兩岸定位,連“獨派”都不買帳,直批蔡當局從追求“臺灣獨立”的立場退縮,甚至以“指桑罵槐”的方式,藉痛批“行政院長”林全的手法來施壓蔡英文,目的就是要求她不該背棄“臺獨”路線。
就有學者指出,倘若民進黨真的想以“普世人權價值”為執(zhí)政依歸,為何遲遲不愿修正大陸配偶歸化“中華民國國籍”的規(guī)定?除了大陸配偶外,其他“國籍”者的歸化時程,只需四年。然而,陸配需多等兩年才能被當成普通“國民”,根本是制度性歧視。馬英九當局當時早就想修改為與其他“國籍”者的歸化時程相同,卻遭民進黨強烈杯葛反對,才會改為折衷的六年。
倘若真的想釋出善意的話,民進黨當局也該在這個議題好好表態(tài)吧!倘若持續(xù)歧視陸配,怎配稱重視人權的政黨呢?總不該一直以意識形態(tài)對人民分門別類吧!
再者,民進黨當局千萬不能有種錯覺,以為中國大陸為了顧忌臺灣人民的反彈,就不會強力壓縮臺灣地區(qū)的“國際空間”。從大陸處理世界衛(wèi)生組織大會(WHA)及國際民航組織(ICAO)兩個國際參與的例子來看,就可知道大陸的對臺策略是連貫的,從堅持“一中原則”到否決臺灣的參與,在在都向蔡當局發(fā)出提醒:臺海失去“一中原則”的支撐,將有無法逆轉的結果。
最后,倘若蔡當局以為指派宋楚瑜出席11月亞太經(jīng)合會(APEC)的蔡特別代表,就是另一種善意的話,就小看大陸細膩的外交手腕了。
面對當前的兩岸情勢,蔡當局其實沒有樂觀的理由,更不可錯誤解讀大陸的對臺政策。只是將來臺陸生納入健保,只是臺灣方面應該做的,根本談不上是善意。倘若蔡當局持續(xù)在“中華民國體制”之下,推動所謂“去中國化”的“臺獨”政策,則兩岸關系一旦走上無法扭轉的對抗局面,臺灣必將承受更多內(nèi)外沖擊,這是蔡英文當局必須嚴肅看待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