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兆豐金紐約分行被紐約州金融服務署裁罰1.8億美元事件,臺當局“行政院院長”林全終于難擋政治壓力,批準臺當局“金管會主委”丁克華、“政務副主委”桂先農辭職下臺,蔡英文續(xù)下嚴令要求究責,“行政院”立即將丁克華與前臺當局“金管會主委”陳裕璋、曾銘宗、王儷玲、前臺當局“財政部長”張盛和以及現任臺當局“財政部長”許虞哲等6人移送監(jiān)察院追究責任。
臺灣《中國時報》6日發(fā)表社論指出,過去臺灣電視名嘴至多制造街談巷議,影響社會觀瞻,而今就像古代御史大夫,可糾彈大臣令其掛冠而去。兆豐事件會在臺灣政治發(fā)展史上,留下重要印記。
臺灣“行政機關”、“司法機關”、民意代表、輿論都窮“洪荒之力”調查兆豐案真相,希望找出國民黨高層洗錢證據,卻一無所獲,但名嘴繪聲繪影的“國民黨高層洗錢”卻還是震掉了“金管會正副主委”,并有6位卸任與現任的“部會首長”遭移送,臺灣“央行總裁”彭淮南也在飽受名嘴攻詰后,罕見表態(tài)“任期屆滿絕不續(xù)任”。
蔡英文如此被名嘴綁架,形同“民粹治國”,是否合理?一個順從民粹、不相襯的處斷,會為治理留下極大的后遺癥,也會危及蔡英文的施政。至少衍生3個不祥禍患,首先,鼓勵綠媒干政。兆豐案發(fā)生伊始,政論節(jié)目與綠營名嘴便一面倒用“想像力”,言之鑿鑿攀連與國民黨黨產有關,認定是國民黨高層洗錢,還上綱牽扯周美青、金溥聰與馬英九,“先射箭再畫靶”,隔空指導金管會必須“入人于罪”。丁克華堅持“有一分證據說一分話”,最后把調查結果攤開,造謠名嘴全被打臉,便將怒氣指向丁克華,轟他下臺。名嘴“禍國”,已是全民共識。蔡英文身為臺當局領導人,有責任頂扛壓力,不隨名嘴言論起舞。讓丁克華下臺等于給了名嘴一顆大糖果,鼓勵其繼續(xù)造謠干政,此其禍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