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國時報5日社論說,這兩天蔡英文頭痛極了,大陸定調兩岸關系進入“冷對抗”,兩位前當局領導人也不安分。一位無視“法務部”規(guī)定,堅持以保外就醫(yī)身分出席政治性質募款餐會,另一位卸任不到1個月,就急著想出境到香港演講,都迫使新當局必須做出政治決定。但這3個問題都非常不容易處理,而且相互糾結、牽制,任何一個問題處理不好,都會增加另外兩個問題的處理難度,可以說,不容許任何犯錯空間。
  兩岸“冷對抗”問題,我們將另外討論,現(xiàn)在先探究陳水扁及馬英九兩位前當局領導人所涉及的問題。首先民眾必須厘清,陳水扁是保外就醫(yī)的監(jiān)獄受刑人,是否應獲準參加募款餐會,與馬英九應否獲準到香港發(fā)表演說,前者是法所不許、復經主管官署明示禁止的問題;后者則是法律并未禁止的行政規(guī)范問題,須經主管官署審批,兩者性質截然不同,不應該放到一起討論,對馬英九并不公平。但陳水扁在獲悉臺中監(jiān)獄不準他參加募款餐會后竟表示,“馬可以出境到香港,扁不能到臺北參加餐會,這樣合理嗎?”視法律如無物的態(tài)度令人不齒,必須厘清。 
 
  正如本報5月27日社論所指出,保外就醫(yī)制度是為沒有辦法自理生活的重癥患者,尤其是癌癥末期或全身、半身癱瘓,須依賴呼吸器維生,或精神病變致器官功能喪失者所設計,他們已失去行動能力,才基于人道考量準許不受監(jiān)禁,否則移送病監(jiān)或戒護外醫(yī)即可,何必保外就醫(yī)?“法務部”依據“監(jiān)獄行刑法”此一原則批駁陳水扁的申請,合法合理又合情,但陳水扁仍恣意妄為。
陳水扁逕行挑戰(zhàn)“法律”及主管官署甚至蔡英文的權威,不脫他行走法律邊緣、操控支持者情緒、創(chuàng)造最大政治利益三部曲的政治操作手法,也就是“沖突邊緣理論”。他再次演出的目標非常清楚,主目標在迫使蔡英文“特赦”,附目標在為陳致中從政造勢。但代表最新民意的蔡當局應該被陳水扁綁架嗎?蔡當局容許自己被陳水扁綁架嗎?
陳水扁的“沖突邊緣理論”在兩岸關系上造成不能彌補的歷史性傷害,民眾仍銘記在心。今天他又重施故技,民眾應該容忍嗎?又應該寬容蔡當局的放縱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