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蔡英文個人格局以及臺灣當局集體格局之小的真實寫照。為了見這位來自華盛頓的助理部長,蔡英文手里有一份中文講話稿,她在用中文寒暄之前還特意用英文說了一句:“Before the camera here, I have to say… first I want to say in Mandarin.”(在鏡頭面前,我不得不先用中文講話)。她顯然太想討好這位助理部長了。
臺灣一直依賴美國的保護,但是民進黨當局把這種依賴推向了極致。馬英九時期是這些年臺灣面對美國人相對自尊的時候,那段時間兩岸關(guān)系的改善增加了臺灣安全的可靠性,美國的保護回歸為臺灣的一種戰(zhàn)略資源,臺灣有了靈活性。民進黨當局要同大陸斗,美國的支持就成為一刻離不開的必須品,臺灣就須仰美國鼻息,隨時看華盛頓的臉色。
在“一個中國”問題上同大陸角力,這是毫無希望的選擇。美國、日本以及世界絕大部分國家都承認“一個中國”,這是最大的“現(xiàn)狀”,也是臺海乃至當今世界力量格局的實錄。民進黨搞“臺獨”是要在世界大格局大潮流中逆水行舟,美日有可能利用他們,但怎么可能兩肋插刀地挺他們。
民進黨顯得可憐巴巴的,他們要從華盛頓每天說出的大量話語中淘金子一樣淘出一兩句可以解釋為對他們有利的東西,自我安慰和壯膽。美國對臺海的決定力被他們的想象大大夸張了,那些只言片語和某個表情尤其沒那么重要。只是由于民進黨鉆進“臺獨”的牛角尖,他們的認識才變得荒誕不經(jīng),經(jīng)常有敝帚自珍的怪異表現(xiàn)。
臺美無“邦交”,臺灣只能向美派“代表”,但它們內(nèi)部稱“大使”,中英文的公文儼然兩個版本。這和有些“臺獨”分子把“護照”封面貼上“臺灣國”紙貼有什么兩樣?
蔡英文把心放正,以光明磊落、求真務(wù)實的態(tài)度面對歷史大潮,她就見什么人都不會緊張,尤其用不著去取悅美國的一個小官“不知說什么是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