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關于兩岸關系話題成為臺灣輿論關注焦點,島內民眾對于民進黨主席蔡英文5月20日執(zhí)政后的兩岸關系充滿猜測和擔心。臺灣《旺報》今日刊載臺灣學者楊開煌的評論文章,文章分析了為什么蔡英文必須對“九二共識”明確表態(tài)的理由和根據。
以下是文章摘要:
這段時間兩岸關系特別焦慮,各方呈現“有期待,無幻想”的焦慮感。從臺灣選后,大陸方面對“九二共識”和反“臺獨”原則的一再強調;美國方面于臺灣選前選后不斷派人游走兩岸,協調分歧;臺灣方面更對未來兩岸關系充滿猜測和擔心。由于大陸以立場堅定、原則不變視為“善意”,是以,幾乎全部輿論都圍繞在蔡英文和“九二共識”之間。
為什么一定要讓蔡英文在“九二共識”上表態(tài)?原因很清楚,大體可以區(qū)分為民進黨和蔡英文兩部分:
民進黨在80年代下半葉建黨后,到90年代成為臺灣政壇主要反對者,藉由反國民黨和省籍意識炒作,建立自我認同,逐步壯大;1991年將“臺獨”主張寫進黨綱,成為以“臺獨”為目標的政黨,開始建構新的“民族認同”,從社會、心理上區(qū)隔大陸與臺灣。利用整個90年代到2008年兩岸政治關系跌宕起伏,在臺灣內部強化“反中”、“仇中”意識,并惡意炒作成為“愛臺灣”的唯一條件,因而民進黨越是在臺灣壯大,就必須越與大陸有距離。
結果民進黨與大陸之間就不可能有公開、正常的交流,只能是私下、個別的交流。從而許多信息得不到驗證,誤讀、誤解、誤判不僅不可能避免,而且誤會越來越多,越來越大進入惡性循環(huán),完全無法建立任何互信。
不過,胡錦濤主席曾提出“只要民進黨改變‘臺獨’分裂立場,我們愿意作出正面回應。”首次公開提出民共黨際交流條件,所以大陸對民進黨內“凍獨”聲音十分感興趣,然而此一情況并未出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