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位“毒嘴”受到震懾
譚主注意到,島內(nèi)媒體及專家學者認為《意見》的針對性很強,都有對應原型。
島內(nèi)青年學者張鈞凱關(guān)注“在教育、文化、歷史、新聞傳媒等領(lǐng)域搞‘漸進臺獨’”被認定為分裂國家罪。他表示,這意味著一切危害國家主權(quán)和領(lǐng)土完整的言行,包括推行“臺獨”課綱、“文化去中”、宣傳錯誤史觀等都可能受到制裁,有利于進一步壓縮“臺獨”的話語范圍。
臺灣《經(jīng)濟日報》引述學者觀點指出,《意見》專門把“頑固宣揚‘臺獨’分裂主張”等行為認定為煽動分裂國家罪,像劉寶杰、于北辰等5位被大陸點過名的“毒嘴”,雖暫時未被列入“臺獨”頑固分子清單,但也一定會受到震懾、有所收斂。
邱毅:“臺獨”分子瑟瑟發(fā)抖
不僅如此,島內(nèi)還特別關(guān)注《意見》規(guī)定依法終身追責、依法缺席審判。臺灣時事評論員邱毅認為,有些人以前自恃“龜縮在臺灣、不去大陸,你能奈我何”,現(xiàn)在明確規(guī)定缺席審判,大陸可依據(jù)與其他國家簽署的相關(guān)條約,依法引渡、終身追責,這些“臺獨”頑固分子“該在家里瑟瑟發(fā)抖了”。
在譚主看來,《意見》針對近年來的現(xiàn)實情況和“臺獨”變種,讓一切“臺獨”分裂行徑無處遁形。此前民進黨當局還試圖通過變著花樣搞“漸進臺獨”以逃避法律制裁,妄想能夠在謀“獨”“毀臺害臺”后逃之夭夭,《意見》徹底擊碎了這些心存僥幸者的幻想。
塑造“不敢獨不能獨”認知
譚主注意到,《意見》聚焦的是懲治極少數(shù)“臺獨”頑固分子及其分裂活動,不涉及廣大臺灣同胞。同時,堅持罪責刑相適應、罰當其罪。
多位兩岸分析人士強調(diào),《意見》對于兩種情形的懲處尤其嚴厲。
有島內(nèi)學者指出,針對首要分子予以嚴懲,最高可以判處死刑,“這很重要”。因為在“臺獨”分裂活動中,為首的“臺獨”頑固分子起到帶頭挑釁、煽動民眾、綁架民意的惡劣作用,影響極壞,危害極大。
社科院臺灣問題專家告訴譚主,嚴懲“倚外謀獨”高度吻合當前臺海形勢,“臺獨”對外勾連是威脅臺海和平的最大亂源,必須從重處理。島內(nèi)學者強調(diào),長期對美勾連的“臺獨”頑固分子蕭美琴尤其要好好掂量掂量。
中國人民大學副教授、臺灣青年學者林承鐸認為,《意見》也沒“一棍子打死”,給那些一時受蒙蔽、妄想“臺獨”,后來愿意改過自新的人留了回頭是岸的機會。正是這樣當嚴則嚴、該寬則寬,恰恰說明這柄法律利劍指向的是極少數(shù)“臺獨”頑固分子,讓廣大臺灣民眾認清“臺獨”危害、明確“臺獨”代價,自覺與“臺獨”分裂行徑劃清界限,形成“不敢獨、不能獨”的共識。
“臺獨”是導致臺灣兵兇戰(zhàn)危、民眾利益受損的最大禍源,《意見》的出臺豐富了反“臺獨”法律工具箱,讓反“獨”促統(tǒng)又向前推進一步。譚主最后想說,如果“臺獨”頑固分子還不懸崖勒馬,等待他們的必定是利劍出鞘,依法嚴懲!
聲音
島內(nèi)商界:
賴當局應回到“九二共識”
綜合臺媒報道 臺灣商總榮譽理事長、鄉(xiāng)林集團董事長賴正鎰22日接受采訪時表示,兩岸和平最好的方法就是回到“九二共識”。
賴正鎰指出,因為賴清德妄言所謂兩岸“互不隸屬”,造成兩岸關(guān)系緊張態(tài)勢更加上升。絕大數(shù)臺灣民眾希望兩岸維持和平、追求生活繁榮富裕,不愿意見到臺灣陷入兵兇戰(zhàn)危的處境。而和平共處就是回到“九二共識”的架構(gòu)下繼續(xù)交流,重建互信機制。
賴正鎰建議,執(zhí)政的民進黨應展現(xiàn)更多善意,先從恢復兩岸旅游做起。馬上宣布全面開放大陸觀光客來臺,堆疊更多善意,才能化解心結(jié),為兩岸民間交流搭建起和平對談的橋梁,兩岸關(guān)系才得以維持和平發(fā)展。
賴正鎰認為,兩岸和平最好的方法就是回到“九二共識”。兩岸同屬中華民族,應攜手增進更多交流,包括全面開放觀光,包括商務,團客及自由行,恢復到2016年之前的418萬大陸游客赴臺旅游、兩岸有64個航點、每周有890個航班往來的榮景。持續(xù)擴大兩岸民間交流,促進彼此互動與了解,讓兩岸同胞凝聚更多共識。
(來源:日月譚天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