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龍舟競渡相傳起源于戰(zhàn)國時期,據(jù)南朝人宗懔《荊楚歲時記》記載:“五月五競渡,俗謂屈原投汨羅日,傷其死,故并命舟楫以拯之,至今為俗。”
在秭歸的龍舟競渡中,有完整的一套祭祀禮儀,包含祭廟、招魂、競渡、回龍等四個程序,祭廟和招魂是對屈原的祭祀,競渡和回龍指的是龍舟比賽奪標和比賽之后龍舟在江面巡游表演、各自返回的場景,都有一整套的鑼鼓和唱腔。秭歸人對龍舟競渡的重視同樣超乎很多人的想象,當?shù)厣踔劣?ldquo;寧荒一年田,不輸一次船”的說法。

屈原作為偉大的愛國詩人,一千多年來一直為后世所景仰。相傳,屈原在得知祖國被敵人侵略,而自己卻無能為力的時候,他在風雨中寫完了《離騷》的最后一章,而后投江而死。他深厚執(zhí)著的愛國熱情和為百姓福祉著想的愛民精神,也在他的作品《離騷》中,表現(xiàn)為許多慷慨激昂的詩句,比如“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這些表現(xiàn)屈原拳拳愛國之心的詩句,一直流傳千古,同樣隨之流傳下來的,還有秭歸當?shù)氐亩宋缌曀住?/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