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爾嘉借用四周自然美景的鋪陳,將園子建成了具有層次的海上花園,他還在坡面上,建了一片假山,將各色粒巖堆砌而成12洞天,似乎暗喻著當(dāng)年家園破碎,亟待修補(bǔ)。
廈門文史專家 彭一萬:這個花園為什么叫補(bǔ)山園為什么叫藏海園,把大海一角藏起來不能再讓敵人拿走,補(bǔ)山我們山河破碎補(bǔ)齊,就是這種東西蘊(yùn)含園主人的一種愛國主義思想。
林家花園和菽莊花園隔著臺灣海峽彼此相望,景致和神韻卻又如此神似。
臺灣林本源園邸榮譽(yù)隊長 林寶川:我們龍印大池的云錦從到八卦亭這一段,就很像是菽莊花園的四十四橋,像這里是我們的月波水榭就是賞月的地方,這跟菽莊花園的對照。
菽莊花園的建造,前后持續(xù)20余年,在此期間,林爾嘉也積極參與廈門都市化建設(shè),只要地方上有需要他幫忙的地方,他總是義不容辭。
廈門文史專家 彭一萬:比如說建自來水廠、電話公司、電廠,他還擔(dān)任廈門市市政會的會長,因為當(dāng)時技術(shù)不行、資金不夠、道路什么都不通,但是他在建這個的時候這么努力,所以使得廈門城市在20世紀(jì)初期逐步向現(xiàn)代化城市過渡。
1938年,日寇入侵,林爾嘉再度避居上海,1945年臺灣光復(fù),他歡欣雀躍,寫下“還我山河還我愿,登臨更上幾層樓”的感嘆,同年,林爾嘉返回板橋故園,于1951年溘然長逝。
廈門文史專家 彭一萬:關(guān)鍵去世之前留了一個遺囑,我去世之后,我要把鼓浪嶼菽莊花園奉獻(xiàn)給國家,作為公園向大家開放。
1956年,林家后人將菽莊花園捐予廈門市政府;1982年,林家花園被林家后人捐給新北市政府。兩座花園的選擇,又一次跨越時空,遙相呼應(yīng)。
如今,隔海相望的兩座庭園淵源仍在繼續(xù)。2008年,菽莊花園與林家花園正式簽署交流合作協(xié)定書。2013年,菽莊花園建園一百周年,海峽兩岸的林家后人、園林學(xué)者、文史專家齊聚一堂,懷人憶舊、暢敘親情。
一脈望族、兩座庭園,記錄著鄉(xiāng)愁,也留住了根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