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12歲時,黃蕾帶她回臺灣,母女都是第一次回到故土臺東卑南。在黃蕾祖父和族人抗日過的山林里溯溪而上,女兒走著跑著,非常歡快;黃蕾也覺得心底雀躍,“我知道,是鄉(xiāng)愁”。
全國人大代表、福建武夷煙葉有限公司營銷中心副主任黃蕾。受訪者供圖
生于1978年的黃蕾,是福建武夷煙葉有限公司營銷中心副主任。作為臺灣少數(shù)民族卑南人后裔,黃蕾20歲當選為福建南平邵武政協(xié)委員,現(xiàn)為全國人大代表,溝通傳遞民意已有20年。
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期間,黃蕾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言語間滿是兩岸故土情。
南平地處閩北,擁有舉世聞名的武夷山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chǎn)地,森林覆蓋率高達77.99%。黃蕾這樣介紹自己的家鄉(xiāng):“中國每10根竹子就有一根產(chǎn)自南平的山上”。
1988年,黃蕾的父親把家安在了南平邵武。“也許是覺得這里的山林,和臺灣卑南很像吧?”黃蕾這樣猜測。祖父跟著卑南人大頭目馬來盛在臺東卑南一帶與日軍打過仗。離臺數(shù)十年,祖輩保衛(wèi)故土的事跡在黃蕾家族里一代口傳一代。
黃蕾愛美。她向記者展示她的民族服飾,菱形繡文里隱藏的織布捕魚習(xí)俗,紅黑布料選擇背后的民族播衍史,黃蕾“有種天然的敏感”。
黃蕾也愛家鄉(xiāng)。上電視自我介紹,她先把南平的建陽桔柚、南平竹筍、政和白茶和蒲城大米細說一遍;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福建廳里,她向境內(nèi)外記者講起順昌縣雙溪街道水南村人夏六華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