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音樂人 楊慕:覺得待在廈門挺舒服,現在回臺灣也很近, 也就定居下來,我們走在這巷子里 這里是沙坡尾, 這個社區(qū)里頭 在廈港這里,你就覺得跟臺灣一個樣子。
近年來,楊慕在廈門組織了數百場室內外的公益演出,組建或指導多個合唱團、指導素人創(chuàng)作演出和專輯錄制,舉辦各類公益音樂藝術講座,耕耘城市文化土壤,帶動廈門本土音樂的創(chuàng)作熱潮。楊慕還在臺北成立了工作室,希望把優(yōu)秀的大陸年輕人帶到臺灣發(fā)展,也常介紹臺灣音樂人來到大陸,給兩岸的音樂交流一個更大舞臺。
臺灣音樂人 楊慕:我們希望兩岸多交流,特別是年輕人挺重要,我覺得音樂是一個特別好的載體,這些年輕人很快就會變成好朋友。
楊慕長期定居在廈門創(chuàng)作音樂,也把廈門視為第二個故鄉(xiāng)。2013年,他發(fā)起了"音樂廈門"項目,為廈門這座城市寫歌。2017年金磚廈門會晤期間,《廈門親像一首歌》這首閩南歌傳唱開來,閩南方言成為了對話世界的語言,也讓廈門以更柔美的姿態(tài),展現在海內外賓客面前。
臺灣音樂人 楊慕:我覺得要做就做有影響力的大事,把這個城市的音樂土壤耕耘起來,這個城市是一個愛唱歌的城市,是一個喜歡音樂的城市,讓所有人都看到 所有的游客來看,它已經不只是有山有海有很好的風景,它可能到處聽到市民在唱歌,然后真正地變成一個音樂城市,這樣的音樂能夠被大家聽到。
《廈門親像一首歌》紅了,閩南話歌曲驚艷世界,而歌曲的成功更堅定了楊慕的信念,他決心更專注地傳承弘揚閩南文化,讓中華文化之美讓更多的人看見,展現我們文化自信的一面。
臺灣音樂人 楊慕:我認為大陸已經具備在這方面,引導世界潮流的能力了,我們可能要在這方面多花點心思,去找出我們大陸的音樂特性,我們中國的曲風跟流行結合接軌,我也在做這樣的跨界。
今年年初,楊慕在廈門創(chuàng)建了海峽兩岸首支專業(yè)閩南話合唱團---- A萌閩南話合唱團。50多位成員來自五湖四海,閩南話的魅力,把他們聯(lián)系到了一起。楊慕希冀通過對百年閩南歌的改編,弘揚兩岸共通的閩南文化。一首經典《阮若打開心中門窗》被改編成四聲部合唱,首次以合唱的形式演繹,重現被塵封的歲月芳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