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jì)80年代,海峽兩岸關(guān)系逐漸解凍,步入改革開放之路的大陸拿出和平姿態(tài),希望緩和臺海關(guān)系。繼1979年發(fā)表《告臺灣同胞書》后,198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葉劍英發(fā)表談話,闡述了中國共產(chǎn)黨和中央人民政府對兩岸和平統(tǒng)一與兩岸往來的一系列重要的政策主張,其中最主要的便是大陸方面首次明確主張“三通”的內(nèi)容,即兩岸“通郵、通商、通航”。
除了家國大事,“三通”對兩岸民間影響同樣重大,最直觀的改變就是普通民眾來往于兩岸的自由度越來越高,在大陸隨處可見臺灣旅游團,在臺灣同樣也到處都有陸客的身影。不過最早一批來往于兩岸的人,還是20世紀(jì)90年代初的那批渡海經(jīng)商臺商。他們中有不少人在大陸成就了自己的事業(yè),甚至一躍成為中國名牌。例如今天幾乎是隨處可見的著名珠寶飾品品牌“石頭記”的董事長蘇木卿。1983年,27歲的蘇木卿結(jié)束了12年軍旅生涯回到家鄉(xiāng),隨著兄長們的腳步,開啟了自己的經(jīng)商之路。此時,兩岸關(guān)系解凍。像許多先進的臺商一樣,蘇木卿在思考與抉擇中,看到了大陸改革開放的新氣象。不過是否要選擇大陸作為自己的下一站,許多人都拿不定主意。從商人的角度,蘇木卿固然知道大陸不但具有成本優(yōu)勢和豐富的勞動力資源,更重要的是,這960萬平方公里的擁有12億人口的龐大市場。但另一方面,對于兩岸是否真的已經(jīng)從對峙走向和平,許多人都帶著疑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