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biāo)題:尋親70年三代人了卻夙愿 川籍臺灣老兵后代與大陸親人端午團(tuán)聚
封面新聞記者 羅田怡 楊晨 攝影 鄧景軒 劉開怡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多年以來,來自臺灣的鄒岱庭家中有這樣一樁心愿——幫助爺爺鄒紹云找到四川的親人。
1949年,老家位于四川仁壽縣朱家橋的鄒紹云隨部隊遠(yuǎn)赴臺灣,其后結(jié)婚生子。1968年,鄒紹云因病離世后,唯一的心愿,便是與故土親人再見一面。
為完成鄒紹云的心愿,大女兒鄒如敏曾3次親歷四川尋找,最后無功而返??恐诳谙鄠鳎瑢O女鄒岱庭從長輩手中接下了這項任務(wù)。2018年3月15日,鄒岱庭通過網(wǎng)絡(luò)發(fā)布尋親消息,在網(wǎng)絡(luò)與熱心民警的幫助下,僅過了一天時間,她便找到了遠(yuǎn)在成都和老家的親人們。
至此,三代人掛念近70年的愿望,終于得以實現(xiàn)。
6月15日晚,鄒岱庭一行4人到達(dá)了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正式踏上了這場尋根之旅,等待他們的,是四川親人們翹首以盼的熱情歡迎。

鄒邵云長女鄒如敏(左二)
機場相見
兩岸親人互述殷殷之情
6月15日晚,雙流機場內(nèi)燈火通明,前來接機的鄒燕蓉姐妹三人站在出口處,手握鮮花,眼睛緊緊追隨每一位出來的乘客。按照輩分,鄒燕蓉是鄒紹云的侄孫女。此次她迎接的,除了與她同輩的鄒岱庭外,還有2位姑姑和1位表妹。
晚上10點過,臺灣親人終于出現(xiàn)在視野內(nèi),難掩激動之情,鄒燕蓉很快迎了上去。緊緊握住大姑鄒如敏的手,無需任何言語,兩人就緊緊相擁在一起,而此刻,眼角早已濕潤。
明明從未見過,七人卻仿佛相識已久。親情,在眉眼顧盼間,也在淺淺的笑里。
自鄒燕蓉懂事之日起,父親就曾告訴過她,她有一位長輩叫做鄒紹云,年輕時到了臺灣。因為手中無任何資料,對如何找到這位了無音訊的長輩,家人都對此不報希望。
而從鄒岱庭發(fā)布文章到獲取老家親人的信息,時間不超過2天,這些經(jīng)歷在鄒燕蓉看來,堪比電影劇情:“從未想過事情能這么順利。”
時值端午佳節(jié),面對遠(yuǎn)道而來的臺灣親人,鄒燕蓉還準(zhǔn)備了粽子:“有鮮肉粽,怕他們吃不慣,還特意準(zhǔn)備了甜味粽。”而鄒岱庭一行人,同樣給四川親人們準(zhǔn)備了高粱酒、阿里山茶葉等當(dāng)?shù)靥禺a(chǎn)作為伴手禮。
更讓人感動的是,此次返回仁壽家鄉(xiāng),鄒如敏還帶回了鄒紹云的遺物——一件父親穿過的衣物。“父親的遺愿,就是回到家鄉(xiāng)。”鄒如敏告訴記者,雖然父親已經(jīng)去世多年,她卻希望能以這種方式,代替父親重回故土,滿足生前的愿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