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蟬蛹——
口感酥脆
夏季傍晚在山東山區(qū),常能見居民手拿一只瓶子,到樹身上搜羅。剛開始不知他們找尋何物,經(jīng)觀察詢問,方知正在抓由土中爬出的蟬蛹,論斤賣給農(nóng)家樂餐廳,廚師稍微處理后,以大火熱油爆炒,一大盤“炒蟬蛹”就上桌了,口感酥脆且營養(yǎng)價(jià)值不低。我也隨俗的同嘗新鮮物,然而此物到底有多補(bǔ)?因無科學(xué)檢測,實(shí)難證明。
鴨仔蛋——
豁出去嘗了口
最讓我驚訝的是在廣西吃到的“鴨仔蛋”。2016年我去中越邊境廣西防城港的東興口岸旅游,清晨在鬧市上見到一位越南女店主,攤上碗里放著一顆像白色荔枝肉般東西,我好奇地觀察了很久,初以為是紅毛丹果,經(jīng)詢問一旁正在吃的男士,他說是越南小吃鴨仔蛋,才想起曾聽說過是未孵化的鴨仔,此時(shí)放在熱水中保溫著,以免冷卻腥味太重。
客人坐定,女店主將蛋殼剝掉,配上橘子、香菜、醬料端出。知道來歷后雖心感怪異,但是好奇心加上吃兩份鴨仔蛋的東北人推薦,終于下了決心叫來一份,也如法泡制,加上香料醬汁,大膽地吃下。因?yàn)榈笆菬岬模宦勑任?,吃來就像在吃一般的蛋,要突破的是心理障礙,我終還是吃了一份特異小吃,也算是旅游特別之事。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美食文化名揚(yáng)全球。大陸地廣人多,菜系分類井然有序,就像瞎子摸象般,我只接觸到極少數(shù)小吃,未能發(fā)掘的特殊小吃肯定極多,但在旅行中能親嘗不一樣的食物,而且印象深刻,也算是不虛此生。(劉先昌)
來源: 人民日報(bào)海外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