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网站色欧美视频,今夜无人入睡免费播放电视剧,日韩成人毛片在线,粉嫩av中文字幕,国产黄色大片在线观看,哥布林的洞窟,黄色小网站入口

您現(xiàn)在的位置:?臺海網(wǎng) >> 新聞中心 >> 臺灣 >> 兩岸交流  >> 正文

放眼2020,賴清德挑戰(zhàn)蔡英文(2)

m.dddjmc.com 來源: 臺海網(wǎng) 吳生林 用手持設備訪問
二維碼

  昨天,導報記者電話專訪了島內(nèi)美國及兩岸問題專家、中國文化大學政治系講座教授陳一新。他認為,賴清德此番表態(tài)是為了搶攻2020年臺灣地區(qū)領導人“大位”而提前挑戰(zhàn)蔡英文,同時向美國表態(tài)自己比蔡英文更有能力處理好兩岸關系,希望獲得美國的認可。

  不過,陳一新也表示,雖然賴清德等人喊出所謂“親中愛臺”口號,但是,“‘親中’并不等于認同兩岸同屬‘一中’”,因此,他們根本無法改善兩岸關系。

“瞄準2020,向美國表態(tài)不‘反中’”

  導報記者:賴清德是民進黨內(nèi)具有相當實力和影響力的人物,也被外界視為最可能的蔡英文接班人選。從以往言行看,賴清德“臺獨”色彩非常明顯,甚至比蔡英文有過之而無不及。就這樣一個深綠人物,為什么此時會喊出“親中愛臺”的口號?

  陳一新:我認為這是賴清德放眼2020年臺灣地區(qū)領導人“大位”而挑戰(zhàn)蔡英文的一個信號。事實上,這也是賴清德幾個月前就決定放棄接手蔡英文辦公室“秘書長”職位的主要原因。賴清德2018年卸任臺南市長以后,不再有位置也不再有權力,因此,他必須炒熱2020年“大選”議題,讓媒體聚焦,讓民眾關注。這個議題,一直可以持續(xù)到2019年民進黨候選人確定時為止。當然,他對2020放手一搏的動作背后,一定是獲得了民進黨內(nèi)最大派系“新潮流系”支持的,這從眾多新系人馬隨后集體附和就可以看出來。

  蔡英文上臺執(zhí)政已經(jīng)一年多,由于政績極差,民調顯示其支持度大幅下滑,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兩岸關系處理不好。賴清德也看清楚了這點,因此,雖然自己“臺獨”色彩很明顯,但仍決定從兩岸關系著手,喊出“親中愛臺”口號,來挑戰(zhàn)蔡英文。

  賴清德喊出這個口號,還有一個“向美國表態(tài)”的意思。我們都知道,臺灣任何一個政治人物要角逐臺灣地區(qū)領導人之前,都必須接受美國的考驗,必須通過美國這一關,尤其是其兩岸關系的政策主張要符合美國的要求。而當前,美國的要求是不能“反中”的,是希望臺灣政治人物能緩和兩岸關系的。賴清德喊出“親中愛臺”,是想告訴美國,他在處理兩岸關系方面可以做得比蔡英文更好。

上一頁 1 23下一頁
相關新聞
國民黨批賴清德政客嘴臉 過去“親日去中”像失憶

國民黨批賴清德政客嘴臉,過去“親日去中”像得失憶癥。(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中國臺灣網(wǎng)6月11日訊 據(jù)臺灣《中時電子報》報道,臺南市長賴清德“親中愛臺說”引發(fā)議論。國民黨臺北市議員王欣儀痛批,賴清德儼然對所有過去“親日去中”的作為,像得了失憶癥!   ...

臺灣網(wǎng)友諷蔡英文變僵尸 不管問什么答案永遠一樣

臺灣網(wǎng)友諷蔡英文變僵尸,不管問什么答案永遠一樣。(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中國臺灣網(wǎng)6月11日訊 據(jù)臺灣《中國時報》報道,臺灣地區(qū)領導人蔡英文力推8800億新臺幣前瞻基礎建設,遭民眾諷根本是“錢沾”。對此蔡罕見動怒,認為“行政院”論述不足,要求行政部門、當...

李登輝怒罵蔡英文:兩岸到現(xiàn)在還在維持現(xiàn)狀!

海外網(wǎng)6月9日電 臺南市長賴清德日前稱自己的兩岸主張為“親中愛臺不反中”,蔡英文辦公室回應,這和蔡辦一直以來的看法一致。對此,李登輝9日傍晚痛批蔡英文,“兩岸維持現(xiàn)狀到現(xiàn)在都不改變!”   據(jù)臺灣東森新聞云消息,臺南市長賴清德5日被國民黨籍市議員張世賢質疑有“反中”、...

綠營民代當蔡英文面要求"林下賴上" 蔡訓斥"別亂講"

賴清德(右)年初在臺南陪林全(左)體驗VR(虛擬實境)。(中評社圖)   中國臺灣網(wǎng)6月9日訊 正當民進黨當局強推的“一例一休”政策再度引發(fā)爭議,就連美國商會也出面吐槽之時,一心巴望年改、“前瞻”也盡快過關的蔡英文,今天專程來到臺南市永華行政中心,與臺南各級民代舉行...

賴清德“親中愛臺”打什么算盤? 臺教授:和蔡英文背后較量

【環(huán)球網(wǎng)綜合報道】民進黨籍臺南市長賴清德日前表明自己是“親中愛臺”,對此,臺“總統(tǒng)府”立刻回應稱(賴清德的“立場”)和蔡英文當局一直以來“看法一致”。   難道賴清德與蔡英文一夜之間都轉了性?   臺灣“中國文化大學”教授陳一新6日在臺親綠媒體《蘋果日報》上撰文表示,政治人物擁有話語權,為了博取更大的政治權力,或是為了確保自己的權力,調整或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