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更有為社會奉獻的精神”
記:除了中西文化的不同,您在海外對臺灣人和大陸人的不同有什么樣的觀察?
張:這些不同,和受教育的不同有關(guān),也和生活環(huán)境有關(guān)。
坦率地說,較之大陸同胞,臺灣同胞更有對社會貢獻之心。我在海外生活多年,參加過臺胞組織的華人活動中心,這是一個專門幫助新移民的組織,教這些剛到美國的人怎么上學、怎么買車、怎么辦各種各樣的事情,還提供法律援助。這都是無償幫助大家,我也受惠過。而我在這組織里就沒有遇到多少大陸義工,基本上全是臺灣人,我很受到觸動。后來我參加書友會,他們請美國專家、大學學者、作家給大家講昆曲、京劇、美食,我還在這個協(xié)會擔任了副會長、會長,但我發(fā)現(xiàn)大陸去當義工的人一直很少。
我想,這就是教育的呈現(xiàn)。我很希望,我們13億同胞能多參與到社會文化活動中,在各種社會團體中擔任義工工作貢獻愛心。
記:所以您成立了中華文化藝術(shù)同盟會。
張:相比30年前,去美國的人也多了,我成立中華文化藝術(shù)同盟會,就是想把這些人聚在一起,共同傳承、發(fā)揚中華文化。我對來自中國大陸、臺灣、香港、澳門各地的人都一視同仁,沒有偏見。你可以保持你的政治觀點,只要你是想從事推廣中華文化的工作,我們就欣然接受你成為會員。希望我們的作品豐富多彩,百花齊放。
記:那么廈門給您的感受如何?
張:廈門的生活很不錯。我覺得廈門生活很安定,街道上都很干凈,文化氛圍也比較強。比如我去打聽道路,人家會很耐心地跟你說,這就是心態(tài)平和的一種體現(xiàn),從中可以看出廈門的人對生活滿意,心態(tài)很好。只有生活安逸,心平氣和,他才愿意去幫助別人。
記:所以,在海外生活過,對一些問題反而看得更透徹?
張:華僑對國家窮富最敏感。國家富強了,華僑在外面就有尊嚴,人家對我們就會另眼相看。所以,我們也非常希望國家強大,希望國內(nèi)的人給我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