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有一個繁體的“壽”字,夸張了上下的長度。其作者、山東集賢書畫研究院院長張仁澤告訴導(dǎo)報記者,其意為“長壽”,壽字的橫畫也比正常的多,象征上半身的肋骨,中間的豎筆,像筆直的脊椎,象征著老人健康挺拔的身姿。
而廈門書法家曾正清創(chuàng)作的“壽”字,是由“生”和“命”兩字合成,且“命”字看起來又像“100”,意為“長命百歲”。曾正清的這個寫法,還獲得福建省的專利?,F(xiàn)場還展出他的一幅“馬”字,繁體的“馬”,上面的筆畫像飛揚的馬鬃,有“風(fēng)馳電掣”的感覺;下面的四筆,則像奔馳中的馬蹄。
國畫中,書法一般是配角,而朱熹后裔、中國將軍書畫院院長朱劍平的書法,則將畫當(dāng)成書法的配角,新穎的搭配,讓書法更添韻味。
此次書畫筆會由兩岸名人堂文創(chuàng)苑主辦、路易卡丹酒莊協(xié)辦,除展出兩岸名家60幅作品外,張仁澤、孫峰、江華、劉元生、吳文杰、胥存基、許景連、林忠陽等8位畫家還在現(xiàn)場揮毫潑墨。據(jù)悉,部分佳作將于8月赴臺北參加海峽兩岸閩臺名家書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