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大師理查德·威廉姆斯去世,曾創(chuàng)作《誰陷害了兔子羅杰》
著名電影動畫大師理查德·威廉姆斯(Richard Williams)已于8月16日在英國布里斯托爾因病去世,享年86歲。他的代表作是1988年的真人動畫結(jié)合作品《誰陷害了兔子羅杰》(Who Framed Roger Rabbit),該片令他以動畫導演的身份拿下兩座奧斯卡小金人。
理查德·威廉姆斯于1933年3月19日出生在加拿大多倫多,但人生的大部分時光都在英國度過。他的父親萊斯利·萊恩(Leslie Lane)是一位英國畫家,母親也從事商業(yè)美術(shù)設(shè)計工作。父母離婚之后,他跟隨母親生活,并且跟著繼父改了姓氏。在母親的影響下,威廉姆斯從小就熱愛繪畫。五歲那年,母親帶他去看了迪士尼制作的動畫電影《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Snow White and the Seven Dwarfs),按他日后的說法,這次觀影經(jīng)歷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
15歲那年,威廉姆斯拿著平時存下來的零花錢,搭著巴士,用了五天時間由多倫多來到好萊塢朝圣。一連三天,他都買票去了迪士尼電影廠參觀。一路上,他總是會情不自禁地脫離大部隊,不顧導游和安保人員的警告,一心想找那些了不起的動畫師聊聊。他甚至還把自己隨身帶著的繪畫作品拿給他們看,想聽取一下專業(yè)人士的意見。
25歲那年,威廉姆斯終于踏出動畫夢的第一步,完成了處女作《小島》(The Little Island)。這部動畫片完全由他自編自導,獨立完成。期間大部分時間,他都在倫敦的廣告公司打工賺錢,閑暇時分,就用存下來的錢制作《小島》。在1959年的英國學院獎上,《小島》戰(zhàn)勝了加拿大動畫大師諾曼·麥克拉倫(Norman McLaren)的《烏鶇》(La Merle)等競爭對手,贏得最佳動畫獎。
到了1960年代,威廉姆斯建立了自己的“理查德·威廉姆斯電影公司”,一邊接廣告公司的商業(yè)項目,另一邊則將賺來的錢用在制作獨立動畫上。當時,有不少1930年代曾供職于好萊塢電影公司的動畫師,都從一線退了下來。威廉姆斯將他們請到了自己公司來發(fā)揮余熱,這其中就包括“古菲狗”之父阿特·巴比特(Art Babbitt)和“兔八哥”之父肯·哈里斯(Ken Harris),而威廉姆斯也從這些老法師身上,獲益良多。
1973年,他憑借《圣誕頌歌》(A Christmas Carol)獲得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此外,他還給包括《粉紅豹》電影系列在內(nèi)的不少作品,制作過卡通電影片頭。
1965年,威廉姆斯由《一千零一夜》故事中獲得靈感,發(fā)下宏愿,一定要制作出史上最偉大的動畫電影。數(shù)易其稿后,1973年,他終于完成了文字劇本創(chuàng)作,并將片名定為《小偷與鞋匠》(The Thief and the Cobbler)。不過,這樣一部動畫長片,以威廉姆斯精工細作的制作理念,拍攝費用注定相當不菲,工期上更是很難追求速度。因此,從英國到好萊塢,壓根就找不到愿意投資的公司。
無奈的威廉姆斯只好延續(xù)老路,靠拍商業(yè)廣告的盈利來填補這個無底洞,直到真人動畫電影《誰陷害了兔子羅杰》叫好又叫座,一切才有了轉(zhuǎn)機。由羅伯特·澤米基斯擔任導演、威廉姆斯負責動畫的《誰陷害了兔子羅杰》走的是好萊塢黑色電影的路線,已故英國演技派男演員鮑勃·霍斯金斯(Bob Hoskins)飾演的私家偵探艾迪原本仇恨一切卡通人物,但機緣巧合之下,卻和電影城里的動畫大明星兔子羅杰成了搭檔,一同追查一系列惡性案件的幕后黑手。該片當年獲得六項奧斯卡提名,并最終贏下最佳剪輯、最佳視覺效果、最佳音效剪輯三項大獎。其中,威廉姆斯與另三位動畫師分享了最佳視覺效果獎,此外,他還以動畫導演和動畫角色創(chuàng)作人的身份,收獲了一座特別成就獎。
終于,因為《誰陷害了兔子羅杰》的成功,華納兄弟找上門來,表示愿意接手《小偷與鞋匠》。然而,隨著制作深入,華納很快就發(fā)現(xiàn)威廉姆斯事事精益求精,對每一幅畫面、每一處細節(jié)都有著超乎常人的完美主義要求。就這樣,經(jīng)過多次延期之后,合同原定的1991年上映目標,根本無法達成。眼看類似題材的迪士尼作品《阿拉丁》上映在即,華納只得祭出殺手锏,以違反合同為由,解除了威廉姆斯的導演職務(wù),轉(zhuǎn)讓了該片的發(fā)行權(quán)。最終,《小偷與鞋匠》在1993年草草上映,經(jīng)旁人重新剪輯后的故事版本,已與威廉姆斯原本的創(chuàng)意相距甚遠,只剩那些細節(jié)考究、美輪美奐的精美畫面,還能讓人一窺威廉姆斯的執(zhí)著追求。
元氣大傷的威廉姆斯不久之后就關(guān)閉了動畫公司,告別倫敦,與家人回到加拿大生活。之后,他改行當起電影講師,以大師班的形式,將自己幾十年來的動畫經(jīng)驗,毫無保留地薪火相傳于后來人。時至今日,這套名為《動畫師生存手冊》(The Animator's Survival Kit Animated)的課程,早已以實體書、DVD、電子書和在線視頻的方式,惠及全世界無數(shù)有志于動畫創(chuàng)作的年輕人。
2008年,威廉姆斯重出江湖,在英國著名的粘土動畫制作室阿德曼公司里有了一席之地。人生暮年,他仍有一個動畫夢,要把自己從孩提時代起就十分喜歡的古希臘劇作家阿里斯托芬的劇作《呂西斯特拉忒》拍成動畫,搬上大銀幕。
2016年,他先期完成的《序言》(Prologue)部分,作為一部獨立短片獲得奧斯卡和英國學院獎的最佳動畫短片提名。然而,這也成了這位動畫大師留給后人的最后一部作品,皇皇巨著終究沒能完成。當初宣布要拍《呂西斯特拉忒》的時候,威廉姆斯就曾戲言,這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不知自己有生之年能不能將它完成。而據(jù)他女兒表示,“父親直到臨死那天,也一直在做動畫。”
澎湃新聞記者 程曉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