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下的陰影,真實的人性
2020年,英國女王在圣誕祝詞中談到了光:“光不僅帶來了節(jié)日的氣氛,也帶來了希望。”這里提到的“光”,在西方文化中帶有信念和希望等哲學與神學意義。在其文化認知中,認為人同時具有生物性的“人性”與超越生物本能的“神性”。與不可見的靈魂來處——“光”源處相對應,榮格從集體無意識的角度,提出了構成基本人格原型之一的“陰影”這一概念,旨在分析有“原罪”特征的人性與不可證的神性之間的區(qū)別。榮格假設的“陰影”,“是心靈中最黑暗、最深入的部分,是集體無意識中由人類祖先遺傳而來的,包括所有動物本能的部分。它使人有激情、攻擊和狂熱的傾向。過分壓抑陰影,將削弱人強烈的情感和深邃的直覺。同時也可以說,陰影原型使人格具有整體性和豐滿性。這些本能使人富有活力、朝氣、創(chuàng)造性和生命力,排斥和壓制陰影會使人格變得平庸蒼白。”
貝內(nèi)特的《新喋喋人生》較少去涉獵正能量的“光”,12集中幾乎所有的劇集都關涉到了作為人的不完美性或人性陰暗的方面。如《三明治游戲》中,黑人戀童癖竟將自己的性侵行為歸責到六歲小女孩的“引誘”。同時該集也對青少年亞文化進行了批判:單身媽媽過早地為小女孩打了耳環(huán)和其他孔洞,未來女兒可能會重復與輪回她的亞文化行為——青春期叛逆主流文化、放縱自我而生下了孩子,之后靠政府救濟以及不光彩的手段生存。母女二人在黑人性侵者的表述中孱弱而飄零,母親要面臨成年男性社會的性吸引以及暴力威脅,也要面臨被權力社會、秩序社會剝奪撫養(yǎng)權的自由。而把處于性懵懂期的女兒長時間地托付給剛剛認識的老男人,更是險境叢生。貝內(nèi)特通過這一對母女,呈現(xiàn)了當代嚴肅的社會問題。
《扁豆中的床》也是和女性主題有關的一集。為了抗衡過于正能量“扮神”的牧師丈夫,牧師妻子以帶有“陰影”特征的行為進行反抗——酗酒并與26歲的年輕小伙子在食品店儲物間里的扁豆袋子上通奸。在主流倫理秩序的威懾下,小伙子搬至他處另開店鋪。妻子暫時回歸日常生活,但是牧師丈夫的“扮神”舉動仍然在困擾、窒息著妻子,她的一系列反叛行為依舊蠢蠢欲動。貝內(nèi)特帶著同情的目光塑造了一位有“陰影”行為的妻子,并試圖超越倫理道德地去理解她。
艾倫·貝內(nèi)特的獨白戲《新喋喋人生》中的人物,看起來都是很普通的人,他們在講述自己或身邊人之事,但經(jīng)過貝內(nèi)特入木三分的刻畫后,每一個個體都帶有鮮明的主體性、濃郁的悲憫情懷和真實可觸的特殊性,其中又蘊含著人類的普遍性。
(來源:北京日報;張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