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限定團NPC(NINE PERCENT)于廣州進行了告別演唱會“限定的記憶”,最終定格在這場為了告別的紀念。2019年10月6日他們的官博發(fā)布了一張九人“畢業(yè)照”,至此,成立于2018年4月6日(《偶像練習生》決賽日)的組合在成團18個月后正式宣告解散。如果說這場演唱會,是為了紀念的告別;那么也可以說,限定團成團之始便開始了倒計時,奔赴最終的解散。
很多人還不清楚到底什么是限定團?限定團的概念源于韓國,最早由韓國節(jié)目《produce101》第一季提出,指“在特定的時間內完成某一目標,完成后即解散的偶像組合,一般限定時長不超過兩年”。如第一季選出的女團組合I.O.I(idea of idol)與第二季出道的男團組合WANNA ONE,后者的組合時間從2017年8月7日開始到2018年12月31日結束。
伴隨對《produce101》模式的引入,《偶像練習生》《創(chuàng)造101》等一眾國產綜藝節(jié)目也延續(xù)了“限定”這一“傳統(tǒng)”,國內產生了NINE PERCENT、火箭少女101、UNINE、新風暴以及R1SE五大限定團。
“限定”二字顯然是驅動消費社會的一大“發(fā)動機”——撬動消費者購買欲,放置于偶像工業(yè)中同樣可以激發(fā)粉絲的付費欲望、“拼了命去花錢”,因為“以后再也不可能,才會被稱為特別限定”。而“限定團”的好處不僅僅在此,團員各自攜帶著比賽時積攢的人氣,往往出道便有著相當?shù)臒岫?。同時,對于以公司練習生身份出道的隊員而言,同時還會參與原固定團的活動、帶動整體人氣,固定團中未能出道的成員同樣可以借此“吸粉”。
但現(xiàn)實卻遠非如此理想,對于內地娛樂而言,限定團風光后也有諸多“暗面”。不同于過去那種素人出道的固定組合,參與101的練習生多數(shù)各自有經紀約,尤其國內選手大多都是二次出道的“回爐”,比如五大限定團的C位均不是首次出道。首先,合體就成了“困難”,以NPC來說,成團18個月合體通告僅5次:2個綜藝、3場晚會,9人合體時間只有57天。接受告別演唱會采訪時,成員林彥俊笑稱“NPC經歷過最瘋狂的事就是不合體”,粉絲還試圖為此向吉尼斯申請“全球最難合體團”的世界紀錄。
其次,出道一年半時間里,僅發(fā)布兩張專輯,2019年9月發(fā)布的第二張專輯中的歌曲全部都是成員的個人演唱,并無團體作品。而公司原本計劃推出的團體綜藝節(jié)目也一再推遲,最終上線的也很難稱之為“團綜”——成員們并不是共同參加團綜,每一期只有一位成員,九位成員合體拍攝是在最后一期。
因此,與其說限定團是為了打造頂級天團,不如說是為了各自發(fā)展。節(jié)目宣傳語“票選愛豆出道成團”,“出道”的人氣才是藝人、公司及粉絲的訴求,而“成團”則被折進了視線的盲區(qū)。“聚是一團糊,散是滿天星”,道出的正是在這個追求個體發(fā)展的時代,“組合”這一形式越來越難以流行的殘酷事實。
一方面,這與國內偶像行業(yè)的特殊性有關,或者說“先天發(fā)展不足,而后天催生畸形”,偶像組合難以大火的原因包括:國內音樂市場的衰落,缺少打歌平臺,練習生制度不完善,舞臺經驗空缺……另一方面,限定團成員之間或隱或顯的競爭關系,粉絲之間為資源、鏡頭等常有摩擦,團魂在這里并不是最重要的。以及“唯粉大勢”的“飯圈思維”日常進行的“三撕”:撕經紀公司、撕“對家”、撕cp(及cp粉),都讓客觀上本就難聚齊的成員“同框”變得愈加敏感。
總的來說,對于限定團而言,出道或許即是組合能達到的巔峰狀態(tài)了,而巔峰往往伴隨代價,解散之后各自發(fā)展如何?巔峰后或許會繼續(xù)步伐穩(wěn)定,也有可能一腳踏空,限定團更多的可能只是他們職業(yè)生涯里的一次“跳板”,后續(xù)發(fā)展如何?粉絲們與經紀公司的“培養(yǎng)之爭”或許已經打響……
□養(yǎng)樂多綠茶(娛評人)
更多詳細新聞請瀏覽新京報網 www.bjnews.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