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誰殺死了利奧?是丘克,是瀆職的警察與救援隊,還有無數(shù)被這則新聞吸引的看客們。盡管這其中的每個人都會聲稱,他們從頭到尾,無意殺人。但結果是,他們不自覺地成為殺人者,或殺人者的幫兇。
更可怕的是,有時候,“殺人者”還自視為正義者。
電影《狩獵》的男主角盧卡斯受冤,背上了性侵女童的罪名。就這樣,他成了小鎮(zhèn)的“全民公敵”。而似乎正因他是罪人,每個人好像就變成了天然的審判者與執(zhí)法者。他們殺死了盧卡斯的愛犬、他們毆打盧卡斯……整個小鎮(zhèn)成為一個獵場,而盧卡斯正是那頭被獵槍對準的無辜麋鹿。在觀眾看來,小鎮(zhèn)居民是惡的化身,是人性暗黑的極致展現(xiàn)。但對小鎮(zhèn)居民來說呢,他們不過是在替天行道,是良知與正義感的自然流露。
旁觀者看來乖謬無比的行為,在當事者眼中,從來是邏輯自洽、心安理得、光榮正確的。
還記得《盲山》里的那些村民嗎?被拐賣的女大學生白春梅,為什么逃不出這個村落?因為太多的村民統(tǒng)統(tǒng)站在了白春梅“丈夫”這邊,而這個所謂的丈夫,準確地說,只是一個非法的“購買者”。所有有可能救助白春梅的村民,統(tǒng)統(tǒng)成為了囚禁白春梅的看守者。這才是真正的絕望。所謂“盲山”,其實是心盲無明。

《浪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