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訓練場上,畢勇向官兵部署作戰(zhàn)任務具體行動。孫 波攝
“我們不需要艷羨別人的風光,做力所能及有利于國家的事,就是有價值的人生”
難得休假在家,畢勇拿出茶盤和紫砂壺,挑了一盒鐘愛的大紅袍。
溫杯,洗茶,聞香,品茶……他頗有儀式感地開始進行一系列程序。
茶葉的芽尖在滾燙的凈水中沉浮舒展,茶香沿著升騰的水汽悄然氤氳。畢勇拿起書來,順著書簽標記的位置讀下去,時不時抿上一口杯中的茶水。
一壺茶泡上七八次,半天時間就這么靜靜地流逝過去。
歲月無聲,在每個人身上都留下了成長的痕跡。不知不覺,畢勇慢慢多出了許多“特別安靜的愛好”:讀散文、小說,臨摹顏體的字帖;泡茶,品茶,請戰(zhàn)友一起喝茶;聽貝多芬、莫扎特的古典音樂,用音箱播放《命運交響曲》……
沒什么事的時候,他還會拿起鋼筆,在本子上默寫自己喜愛的詩歌或句子。“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這幾句詩,是畢勇從季羨林的《心安即是歸處》中讀到的。他很是認同。
不熟悉的人很難想象,一位講話做事風風火火、直來直往的熱血軍人,會有這樣超然而安靜的一面。對于導彈部隊來說,一線指揮員這樣沉靜,卻又顯得無比理所應當。
這是一支部隊給予一個軍人的氣質。
2009年10月1日,北京。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的閱兵式上,“常規(guī)導彈第一旅”的導彈車隊,氣勢浩蕩地駛過花團錦簇的長街,向世界展示著“中國利劍”的力量。
此時,擔負維護保障任務的畢勇,正帶著備份指揮車,守在出發(fā)點前的小路上待命。
閱兵式進行得很順利。畢勇靜靜站在原地,凝視著前方歡騰的人群。
那一刻,他什么也沒看見。方隊被人群掩蓋得嚴嚴實實,畢勇只聽見車輛的行進聲。
就像導彈兵生涯里經歷過數不清的任務一樣,他和許許多多的戰(zhàn)友們,只能堅守在眾人看不到的地方,在星月掩映下行動,在深山荒野中穿梭……
引而不發(fā),為的是關鍵時刻一鳴驚人。
去年,“沉默雷霆”行動,畢勇前所未有地體會到這種感覺。
陰雨與長夜,泥沼與深林,阻擋不了官兵突圍“發(fā)射”的信念。
借著手電的微光,畢勇和通信號手背著天線,穿行在密林中;泥水中,戰(zhàn)友們全神貫注地操作著車和彈……
導彈剎那的“嘶吼”背后,是導彈兵獨有的低調與寂靜。
萬眾矚目和無人知曉,是這支部隊的一體兩面。只有當我們同時看向燃燒的天穹和“畢勇們”無聲的背影時,或許才能感受到那份低調的光芒閃耀、那份沉默的震耳欲聾。
在畢勇心中,這種生活正如同《世界通史》序言中的那段話——人類之于地球,之于太陽系,之于銀河系,之于整個宇宙是多么渺小,宛若茫茫大海中的一滴水。
“我們不需要艷羨別人的風光,做力所能及有利于國家的事,就是有價值的人生。”他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