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組合效能上發(fā)力,將每一個人的長處發(fā)揮到極致”
與今年皆大歡喜的局面不同,兩年前的尷尬讓基地教務處處長朱新陽記憶猶新——
近三分之一的新訓骨干兵齡尚淺,不僅帶兵經驗缺乏,更關鍵的是組訓能力不足。
如今擔任新訓班長的上等兵雷斌還記得,那會,他還是剛入伍不久的新兵。在他看來,班長軍體素質過硬,新戰(zhàn)友們十分欽佩。但隨著新訓的推進,他看到班長在某些方面也存在短板。
“他精通的課目,我們學得快,效果也好,而其他課目則成效一般。”那年,他們班除了軍事體育成績不錯之外,其他課目的成績只能用勉勉強強來形容。
“問題不只是班長有‘瘸腿課目’……”基地黨委調研發(fā)現(xiàn),在各營連,組訓思路守舊、責任落實不到位、訓練傷增多,眾多短板困擾著新兵訓練工作。
如何鑿山開路破舊局?
“新訓班長不是全能選手,有特長,也會有短板。要讓組訓團隊強大,必須從組合效能上發(fā)力,將每一個人的長處發(fā)揮到極致。”在一次會議上,教務部門提出了對骨干進行全面摸底、綜合考量、各取所長、有機結合的組訓思路,引起了大家共鳴。
“光是大大小小的研討會,就開了不下20次。”那段時間,試點先行、論證效果、數(shù)量分析、問題講評,劉進成了整個基地最忙碌的人。
“關鍵在于對新訓骨干進行一次全面的考核,從中挑選出適合模塊化組訓的人員,再集中專攻精練。”那段時間,新訓骨干考核、專業(yè)技能摸底、人員層次分布等相關數(shù)據(jù)從各個單位匯集到基地機關。
他們通過反復調研論證,全面挑選優(yōu)秀骨干擔任教練班長,按“突出專長、瞄準專項、分類專練”的原則實施模塊編組,形成專業(yè)化的人才隊伍、標準化的訓練流程、生產線式的組訓管理,做到“分課目負責、專長化任教、模塊化施訓”,讓新訓骨干量才授訓、分科教學、流水作業(yè),提高組訓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