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組訓練時的
激情澎湃
正確的嘴形是吹好軍號的第一步。學員們手中拿著號嘴,不時的放在嘴上。利用嘴唇的震動將號嘴吹響,每次保持15—20分鐘的訓練時間(俗稱“叼號嘴”),這也是快速固定嘴形、鍛煉唇尖肌肉控制力的一種方法。
“20分鐘的叼號嘴練習導致嘴角酸麻,連說話都是難受的。”下士劉金委笑著說。除了叼號嘴練習,學員還被要求對著大樹吹氣,想象著要把大樹吹倒的場景。“吹奏過程中,隊長和教員一個一個的查看我們的嘴型是否正確。”
“似火的驕陽炙烤著大地。學員們每天重復著‘嗦、哆、咪、嗦’四個自然泛音的過程,嘴唇腫了消、消了腫,人曬黑了一圈,皮也脫了一層,但他們依舊頭頂烈日拼盡全力,讓‘不可能’變成‘可能’。”列兵熊進深有體會。

“器”宇軒昂顯擔當
熊進總是在其他學員午休后找一個偏僻空曠的地方“加班”,午后的陽光火辣辣的透過樹葉打在他的臉上。“自己基礎(chǔ)差底子薄,多加練習才能迎頭趕上;這時練習,人少空曠,可以清晰地聽見自己吹的節(jié)奏和號譜,能夠及時發(fā)現(xiàn)錯誤并改正。唯一不好的就是太陽大,天氣熱,嘴唇上磨起的水泡,火辣辣地疼。”熊進說到。
“第一周基礎(chǔ)理論,第二周吹響,第三周吹幾個譜......”六周的集訓時間被精確切分、標記到每天每時每刻。從一開始的數(shù)著指頭過日子到現(xiàn)在的爭分奪秒。剛開始的集訓生活讓周鵬以日為年,然而到了即將結(jié)業(yè)的時候,又覺得培訓時間一晃而過。
吹響強軍號角站排頭
檢閱臺下,集合號聲響起,氣質(zhì)昂揚的司號員迅速帶著“裝備”整整齊齊列隊,一個個挺拔的身姿,動作整齊而又嫻熟,司號員們抬頭挺胸,左手叉腰,右手拿起軍號,用他們那強勁有力的嗓子吹響手中的軍號;整齊響亮的軍號聲、號管上迎風飄舞的紅綢,完美地向領(lǐng)導和戰(zhàn)友們展示了六周的集訓成果。匯報表演完畢,檢閱臺下掌聲雷動,經(jīng)久不息。

課余輔導訓練
在這短短六周的集訓時間里,強軍號深知了軍號在戰(zhàn)場上的重要意義,在新時代強軍路上,它將喚醒蟄伏在軍人骨子里的血氣、斗志,強化軍人的號令意識、推進部隊正規(guī)化建設(shè)、提振軍心士氣,點燃官兵們的戰(zhàn)斗豪情。
軍號就是命令,軍號就是枕戈待旦。軍號再次在軍營中響起,不僅僅喚起了軍人強烈的情感共鳴,更是紅色精神的傳承,更是新時代的強軍誓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