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指導員如何理清官兵“家務事”?
  部隊有種說法,指導員好比連隊的管家、戰(zhàn)士的家長,吃喝拉撒事事都得管好管明白。但對于不少年輕指導員來說,自己都沒成家,如何把家長的角色扮演好——
95后指導員如何理清官兵“家務事”?
一天晚上熄燈后,士官小徐敲開了連部的門,一臉苦悶。問其原因,原來是和女朋友吵架了。
小徐和女友戀愛好幾年了,今年商量好準備領結(jié)婚證。前幾天,姑娘一個人風塵仆仆趕到小徐老家,可小徐父母在外地工作抽不開身,小徐又在部隊回不去,姑娘感覺被人冷落挺委屈,在電話里和小徐吵了起來。眼看要領證了,擱誰誰不鬧心!
當天晚上,聽完小徐的訴苦,我和連長輪番上陣安撫他的情緒。第二天,我決定給小徐的女朋友打個電話,當個“和事佬”。讓我沒想到的是,這個電話一打就是一個多小時。從電話里,我聽出了姑娘的不易和付出。我知道,姑娘對小徐是真心實意,這次只是宣泄一下不滿。
等真正見到這位姑娘時,小兩口已經(jīng)領證結(jié)婚了。這位新任軍嫂在家屬院給大家做了一頓紅燒肉,看著他們幸福的樣子,我的心里也美滋滋的。
這件事讓我感觸很深。軍營里,每名戰(zhàn)士都會面臨各種實際困難,作為一名95后的年輕指導員,不能因為自己沒有經(jīng)歷過這些家長里短的事,就對官兵的“家務事”不管不顧。而且,很多事情遠比想象的要復雜得多,并不是打個電話就能解決。上等兵小周親人去世回不去、中士小李跟父母鬧矛盾、新兵小劉的家庭遇到涉法糾紛……所有這些,都需要指導員出謀劃策解決,而不僅僅是噓寒問暖。
我所在的連隊人數(shù)眾多,需要投入的精力也更多,但絕不能放過任何一件“小事”,因為你眼中的小事對戰(zhàn)士來講可能就是天大的事。
新兵對社會還比較陌生,人生閱歷淺,為人處世、待人接物還不周到,需要正確引導;士官需要考慮成家問題,容易出現(xiàn)感情困惑,需要知心人幫著出主意;老班長大都已成家立業(yè),家庭壓力大,需要關心支持……很多時候,我們做的還遠遠不夠。
去年底,連隊戰(zhàn)士小董想家情緒比較重,每天心不在焉,我就經(jīng)常找小董聊天,給他家人打電話。除夕夜,我倆碰巧在一起站崗。那一晚,我們聊了很久,小董的心結(jié)一點點解開,也給自己定下了新年目標。
下崗的時候,遠處煙花絢爛,看著小董幸福的笑容,吃著大家自己動手包的餃子,雖然回不了家,但我真的感覺很幸福。(付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