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王若飛回國,領(lǐng)導開辟陜甘寧綏一帶農(nóng)村革命根據(jù)地的工作。由于叛徒出賣,不幸在包頭被國民黨當局逮捕。在獄中,王若飛始終嚴守黨的秘密,繼續(xù)開展革命工作。他不僅尋找機會對獄友們進行革命教育,還寫下大量宣傳馬克思主義的光輝著作。他在獄中為鼓勵同志而作短文《生活在微笑》,寫道:“死里逃生唯斗爭,鐵窗難鎖鋼鐵心。”在近6年的鐵窗生涯中,他始終威武不屈、堅持斗爭,表現(xiàn)了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1937年8月,在黨組織營救下,王若飛出獄回到延安,先后擔任中共陜甘寧邊區(qū)委員會宣傳部長、八路軍延安總部副參謀長、中共中央秘書長等職。他積極宣傳黨的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方針、政策,并參與了許多重大方針、政策的制定,對推動抗日根據(jù)地各項建設(shè)事業(yè)作出重要貢獻。毛澤東多次夸贊:“若飛是我們的理論家。”
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蔣介石三次電邀毛澤東到重慶談判。1945年8月28日,王若飛陪同毛澤東、周恩來飛抵重慶,參加國共兩黨和平談判。1946年1月,他代表中共方面出席在重慶召開的政治協(xié)商會議。會上,他按照黨中央要求,既堅持原則,又掌握靈活的斗爭策略,在改組政府和國民大會等重大問題上,團結(jié)各民主黨派,同國民黨獨裁政策進行針鋒相對的斗爭。
4月8日,王若飛攜帶中共代表團就憲法、國民政府組成等問題同國民黨談判的最后方案,與秦邦憲、葉挺等13人乘飛機回延安,準備向中共中央請示匯報。臨回延安前,他向周恩來同志道別說:“一切要為人民打算。”因氣候惡劣,飛機在山西興縣黑茶山撞山墜毀,同機13人全部遇難,王若飛時年50歲。
毛澤東為“四八”烈士題詞:“為人民而死,雖死猶榮”。周恩來在《“四八”烈士永垂不朽》這篇悼念文章中寫道:“若飛!你最后一席話,是為中國人民及其代表所受到的統(tǒng)治者的壓迫鳴不平的。我記住,我永遠記住。”
中共安順市委黨史研究室主任唐佐英說,今天,安順黨員群眾仍通過各種形式的活動學習王若飛追求真理、不忘初心的堅定信仰,學習他無私無畏、赤膽忠誠的黨性修養(yǎng)。王若飛真正用生命踐行了“一切為人民打算”的錚錚誓言,用行動樹立起一座共產(chǎn)黨員的不朽豐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