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哲人說過,平庸的人只有一條命,叫性命;優(yōu)秀的人會有兩條命,即性命和生命;卓越的人會有三條命,即性命、生命和使命。它們分別代表著生存、生活和責任。翻閱李中華、鄒延齡、梁萬俊等試飛英雄的事跡不難發(fā)現(xiàn),“使命”是一個關(guān)鍵詞。李中華說:“心里裝著使命,試飛就有了更大力量。”鄒延齡講:“不把試飛當崇高使命,就會把試飛當負擔。”梁萬俊道:“我的幸福感,來自對心頭使命的擔當。”心無旁騖,精于本職,不忘初心,銳意進取,一位位英雄試飛員用行動詮釋了崇高的使命感。
歷史上,履行任何一項偉大又神圣的使命,都不能缺少崇高的獻身精神。一位位試飛員之所以能在試飛戰(zhàn)線上不斷取得突破,最根本的是靠牢記使命、為國奉獻的高度政治覺悟。正是這種使命,讓他們始終把國家和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義無反顧地走上了充滿風險的科研試飛崗位。
詩人這樣說:“知識的確是天空中偉大的太陽,它那萬道光芒投下了生命,投下了力量。”如果說以前的試飛員最需要“藍天拼刺刀”的勇氣,那么今天的試飛員還必須全程參與新型戰(zhàn)機設(shè)計研制,成為“會飛的工程師”。在殲-10試飛過程中,李中華先后提出了10多項設(shè)計改進意見和建議。連飛機的駕駛桿模型,都是李中華和戰(zhàn)友們用橡皮泥一點一點捏出來,再移植到生產(chǎn)工藝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