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82集團軍某合成旅注重用“鐵軍”精神鍛造鐵一般的部隊。劉健攝
在長期的斗爭實踐中,一代代官兵用鮮血和生命鑄就一座座輝煌燦爛的精神豐碑。鐵心向黨、敢打必勝的“鐵軍”精神便是其中之一。從“葉挺獨立團”,到第82集團軍某合成旅,英雄的業(yè)績始終是激勵官兵前進的號角,紅色基因一直在官兵血液里奔流。從厚重傳統(tǒng)中汲取精神營養(yǎng),在強軍實踐中爭當紅色傳人,讓我們走進這支英雄部隊,一起感受催人奮進的“鐵軍”精神。——編者
“北伐中誕生,井岡山成長,我們是共產黨的第一支武裝。長征路上打先鋒,抗日戰(zhàn)場敵膽喪,從東北,到海南,歷經千百仗……”這首《鐵軍之歌》中的“我們”,便是威名赫赫的“葉挺獨立團”。去年,該團與兄弟部隊組成某合成旅,融入重組后的陸軍第82集團軍。
該旅旅史館中有一幅碑文拓片,是從北伐犧牲的“葉挺獨立團”烈士墓碑上拓下來的,上面有一行字:“諸烈士的血鑄成了鐵軍的榮耀”。碑的最上方還寫著四個大字:精神不死。
究竟是一種什么精神,鑄就了這支隊伍的輝煌?在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之際,筆者走進這支英雄部隊,聆聽精神的呼喚,尋訪歷史的答案。
鐵心跟黨走
1925年11月21日,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建和領導的第一支正規(guī)武裝力量——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獨立團在廣東肇慶成立,共產黨員葉挺擔任團長。90多年來,一次次涅槃重生,“鐵軍永遠跟黨走、戰(zhàn)旗永隨黨旗飄”的忠誠基因始終代代傳承,深植于“鐵軍”官兵血脈。
1928年,毛澤東派唐天際同志到該團二連擔任黨代表,率先建立了“政治課”制度。1942年,皖南事變后被國民黨關押的葉挺,在出獄10小時后,便向黨中央發(fā)出了申請二次入黨的電文。
“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2009年初夏,一場特殊的入黨儀式在醫(yī)院病床前舉行。病重的“紅九連”戰(zhàn)士傅皎眼含淚水,顫抖地舉起右拳,用生命最后的力量莊嚴宣誓。“我最大的心愿是加入共產黨,作為‘鐵軍’一員,我深深懂得入黨有多光榮……”這是傅皎離世前5天留下的絕筆。他這段鐵心向黨的感人故事,已成為該旅每年新兵入伍教育的必備一課。
聽黨召喚,聞令而動。1998年長江抗洪,部隊臨危受命,晝夜兼程,提前6小時到達指定搶險位置;2008年汶川抗震,他們千里馳援災區(qū),徒步挺進生命孤島,被災區(qū)人民譽為“黨派來的守護神”;2017年部隊“脖子以下”改革啟動,該旅官兵沒有一個人講價錢、提條件,幾天內全部離開已有48年歷史的老營區(qū),移防到千里之外的新駐地。
追根溯源,血脈賡續(xù)。有作家感慨,“鐵軍”的“鐵”始終是滾燙的、殷紅的,人民軍隊對黨忠誠、聽黨指揮的赤熱火焰,使它永遠保持著熔爐般火紅和溫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