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春好又清明。
清明,為了不可忘卻的紀念。人們在這一天懷著對故人的深切懷念,寫一副挽聯(lián),獻一束黃菊,書一紙書信,寄托哀思……
清明節(jié)前,中國軍網(wǎng)推出了系列策劃“一封寄往天堂的信”,官兵們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通過信件的形式緬懷英烈、告慰遠去的親人。
愿那清風捎去這遠方的思念,是銘記,更是激勵。
——編者按
清明祭·一封寄往天堂的信
雖已離開20年,但你的身影從未走遠
——寫給抗洪烈士楊德文的信

原17連戰(zhàn)士楊德文,被一個洪水沖來的婦女抱住了脖子,他一邊將這位婦女朝安全地帶推,一邊拼命脫下自己的救生衣,套在婦女的脖子上。剛往前推了10多米,忽然聽到后面?zhèn)鱽砗艟嚷?,他一把將那名婦女交給游過來的戰(zhàn)友陳景山,說:“你把她帶上岸去,那邊屋頂上還有人,我去看看。”那是一座危房,一位60多歲的老大爺站在搖搖欲墜的房頂,不停地打顫。楊德文迅速游過去將大爺接了下來,在他們前方20多米有一棵大樹,他努力幾次想把大爺送上樹都沒有成功。最后,他潛入水中用肩膀把老大爺頂上了樹,對老大爺說:“你千萬要抱緊樹,不久就會有人來救你的”。剛說完一個巨浪打來,精疲力盡的楊德文被卷入洪水中,再也沒有回來,獻出了年僅19歲的生命。
——摘自中部戰(zhàn)區(qū)陸軍某舟橋旅《旅史》
楊德文班長:
又是一年春好時,清明煙雨斷人腸。轉眼已過20年,班長,你在天堂過得還好嗎?
九八抗洪,一段我們永遠無法抹去的記憶。在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你參軍入伍,來到了旅隊這個大家庭,和我們成為了戰(zhàn)友、兄弟。那時候,你努力學習、刻苦工作,處處以英雄模范為榜樣,在抗洪搶險戰(zhàn)斗打響后,你第一個向連隊遞交了請戰(zhàn)書,請戰(zhàn)書中寫了這樣一句話:“我們是人民子弟兵,在人民需要的時候,就應該挺身而出。”連隊成立“搶險突擊隊”,你又是第一個報名,指導員說還輪不到新兵。你卻說:“老兵新兵都是兵,新兵更要多鍛煉。”后來連隊考慮到你水性好,特批了你的申請。在“抗洪突擊隊”你連續(xù)奮戰(zhàn)近20天,參加了11次抗洪戰(zhàn)斗,排除險情6次,救援群眾36人。
我們永遠不會忘記,正因為有了你們的犧牲和努力,我們旅才被授予“抗洪搶險模范旅”的崇高榮譽。

簰洲灣九八抗洪烈士陵園
蕭山翠木,霧失月迷,站在簰洲灣九八抗洪烈士陵園,不禁感慨萬千。如果沒有你們的拼搏和努力,腳下的這片土地將瞬間變?yōu)閺U墟,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只能是希冀。
伴著青銅香氣,我仿佛看到你隨霧氣躍馬,在街頭肅立,千古的豪氣,蓋世的功勛,英雄的事跡,給一代又一代舟橋官兵帶來精神的洗禮。
“楊德文!”“到!”看著全連官兵集體答到的場景,第一次來到連隊的母親不禁留下了眼淚。去年建軍節(jié),你的家人和抗洪老戰(zhàn)友都回來了,他們說想要看看你,跟你說說話。
你的妹妹楊惠芹告訴我,爺爺曾是游擊隊員,你從小就有當兵的愿望。1997年底,在廣州打工的你聽到征兵消息后,毅然決然辭掉工作趕回家鄉(xiāng)應征體檢。但作為家里唯一的兒子,你是父母最牽掛的人,他們舍不得你離開。最后還是因為你的堅持,全家一起送你參軍入伍。當兵僅8個月,由于訓練刻苦,積極工作,你多次受到營連表彰,沒有辜負家人的期望。
你犧牲后,二妹楊慧娜在你的感召下也義無反顧地參軍服役。
你的老班長韋成明也來了,他看著你的照片動情地說:“你就是在人民需要時,不惜一切代價挺身而出的人。”

烈士楊德文所在連隊封堵決口的場景
連隊的連歌里這么寫道:“使命心中系,責任肩上扛,勇拼搏,敢攀登,龍騰虎躍競風流;搶險當先鋒,救災打頭陣,楊德文,葉華林,青春無悔寫忠誠。”這么多年,連隊雖然經歷了多次改革和番號調整,但是始終保持對這種英雄精神的傳承——點名時先點英烈,全員答“到”。新兵入伍第一天,就會進行連史教育,向他們介紹你的英雄事跡。每年清明時節(jié),連隊也會組織官兵前往簰洲灣烈士陵園,尋訪你們的足跡,為你掃掃墓、獻獻花……
“來哥哥生前的連隊,是我們全家的愿望。”妹妹楊惠芹首次來到連隊很激動,她說,這么多年來,連隊每次點名,還會先點哥哥的名字,我聽到后很欣慰,感覺哥哥還在隊伍中。這次我不僅是陪母親,也帶著即將步入高中的兒子一起來的連隊,讓他親身感受一下舅舅曾經生活、戰(zhàn)斗過的地方,激勵他努力向上!
暮云墨跡正染,新綠又數(shù)行。20年彈指一揮間,訓練場上的青石臺階再也印不出你的足跡,但你的名字永遠留存于我們心中。清明追思,不禁嘆息,為逝去的英雄,為天堂的你,細細品味這份無言的深情和大愛!國家正是因為有了千千萬萬像你這樣的人,才有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楊班長,向你致敬!
抗洪搶險模范旅的一員 程小冬
寫于2018年清明時節(ji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