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朝核問題的三種片面論調
曹世功
朝鮮半島局勢持續(xù)緊張,引起國際社會高度關注。對于如何化解朝核危局,國際社會一直存在著中國應承擔更多責任等論調,國內(nèi)則有一些人表現(xiàn)出“厭朝”情緒,甚至認為應果斷“棄朝”。越是局勢緊張的時候,越是需要對這些片面意見或違背我國外交理念和實踐的主張予以反駁,揚清抑濁。
第一,“亡朝有理論”。這種意見的前身是在中國已流行多時的“棄朝論”,最近又升級到了“亡朝有理”的新高度。主張“亡朝”的理由,無非是認為朝已成中國“戰(zhàn)略包袱”“潛在敵人”。“棄朝論”的要害不但在于割斷了中朝關系發(fā)展的歷史,還在于以偏概全,用朝核問題取代中朝關系的全部,無視中朝友好的長遠戰(zhàn)略價值。
中國如果采取“棄朝”政策將帶來嚴重后果:中朝激烈對抗,正常國家關系不復存在;兩國化友為敵,互失友好鄰邦和安全邊界;推升半島動蕩,加劇東北亞戰(zhàn)略失衡。凡此種種,都事關中國現(xiàn)實和長遠戰(zhàn)略利益,絕非一個失去“戰(zhàn)略緩沖區(qū)”那么簡單。同時,關系破裂也會毀掉正常溝通渠道,讓中國對朝因勢利導、勸和促談成為空話,因此,即便單從解決朝核問題的角度出發(fā),中國也不可選擇“棄朝”“亡朝”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