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銳,今年38歲,是家中的獨生子。從小在一個軍用機場旁長大,飛行夢就此萌芽。高中畢業(yè)他考入長春飛行學院,那時他的理想是駕駛著殲擊機自由翱翔在藍天之上。

記者:你為什么就認準了想飛殲擊機?
劉銳:我覺得這個飛機,在空中自由度更大一些,在上面我可以隨心所欲,我可以飛我想飛的任何一些動作。
記者:當時在你去考飛行學院的時候,那個轟炸機跟殲擊機相比,它不如殲擊機這種靈活。
劉銳:機身本身也很龐大,它也不可能像殲擊機這么輕身如燕,在空中可以自由翱翔,想怎么飛就怎么飛,想飛多帥的動作飛多帥的動作。可能都飛不出來,當時也就這么簡單的認識。
記者:你是從耍帥、耍酷的角度去想的。
劉銳:對,就是想耍帥、耍酷,那時候年輕也是這么一個心態(tài)。
然而,出于對飛行安全的考慮,劉銳的父親堅決反對兒子開飛機,臨近分配專業(yè)的時候,他強烈要求把兒子能分配到后勤保障部門。為此,劉銳和父親僵持不下,最終在母親的勸說下,父子各退一步,達成了飛轟炸機的共識。在哈爾濱飛行學院再進行幾年專業(yè)學習之后,劉銳被分配了基層作戰(zhàn)部隊。當時,轟-6K尚未裝備部隊,劉銳飛的是轟-6老型戰(zhàn)機。
劉銳:這種差距非常大,在飛行學院里頭,我那時候的目標沒有想別的,就是飛出來。當我飛出來以后,下到部隊一看轟-6飛機,對它的這種理論學習,包括上飛機實際操縱以后,心里頭的落差感非常大。
記者:你覺得它太落后了是嗎?
劉銳:對,感覺到它的作戰(zhàn)平臺,它的作戰(zhàn)樣式,還是停留在比較遠久的作戰(zhàn)方式上面。
記者:別人飛更先進的,你分到這個部隊,你就只能飛這樣的一個性能的飛機。

劉銳:對,我特別擔心一件事情,飛行員每年有一次療養(yǎng),我擔心療養(yǎng)的時候,碰到我原來的同學,原來在長春飛行學院的同學。
記者:他們飛著比你性能更棒的。
劉銳:對,他們飛著性能更棒的飛機,我覺得那時候,我很難去面對他們,我覺得特別擔心這種狀況發(fā)生,我老擔心每一次療養(yǎng)的時候,擔心碰到同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