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飛又稱,臺灣現在彌漫著反軍人情節(jié),也希望“國防”工作可以有老百姓、“國會”、各黨的支持。“國防”工作若做不好,則全民要承擔責任。老百姓要多支持與了解軍隊,而政府也要與老百姓多溝通。
唐飛直指,臺灣軍隊文官制度弊病,他舉例,“國家”花了許多金錢與許多年培育一位擁有醫(yī)學博士的專業(yè)軍醫(yī),但軍醫(yī)在“國外學成歸國”而服役部隊沒有幾年,馬上面臨若無法晉升官階只好被迫退伍的窘境;現在全臺到處是“國防”醫(yī)學院學歷退伍的執(zhí)業(yè)醫(yī)師,軍中竟沒有要留下這樣好的專業(yè)人才,輕易把人才給送走!
空軍出身的唐飛也表示,他在軍旅服役多年,自己是最沒有軍種本位觀念的人,凡事不以自身軍種利益來思考。臺灣現在仍常見軍種的“本位主義”,若“國防部長”換新人做了,下面主官與其所屬的軍種,全都換另批軍種部屬。所以,他認為,這是軍人不適合當“國防部長”的原因。“國防部長”應由文人來做,臺灣應徹底完成建立軍隊文官制度等軍事革新工作。
至于面對兩岸軍力失衡,被問到臺灣應當推動所謂的“國機國造、潛艦國造”,還是向美國買軍備?
唐飛則說,應該考量財力、物力、人力,要如何面對“假想敵”;“國防工業(yè)自主”這句話本身是有瑕疵,“國防工業(yè)自主”應非常慎重;如果你投入好多錢,你做出來的飛機是不是比得上“假想敵”的飛機?所以應要慎思!
在國臺辦29日舉行的例行發(fā)布會上,發(fā)言人馬曉光指出,臺灣通過發(fā)展一些進攻性的武器來為自己的錯誤政治路線保駕護航,只能升高兩岸的緊張,拉開兩岸的對抗,對臺灣經濟發(fā)展和社會民生沒有任何益處。
來源:http://mil.huanqiu.com/china/2017-03/1040832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