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以為自己必死無疑,沒想到再次死里逃生”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唱起這首耳熟能詳?shù)母枨?,老兵薛振西目光如炬,情緒激昂。
92歲的薛振西,1948年參軍,1950年11月入朝,參加了新興里戰(zhàn)斗。
“部隊剛到朝鮮,就急行至朝鮮東部的一座大雪山,布下埋伏。后來我們才知道,這個地方叫新興里,就在長津湖旁邊。”
薛振西提到的新興里戰(zhàn)斗,屬于抗美援朝第二次戰(zhàn)役。志愿軍第27軍在新興里全殲美軍第7師第31團,擊斃第31團指揮官,創(chuàng)造了志愿軍在朝鮮戰(zhàn)場上以劣勢裝備全殲現(xiàn)代化裝備美軍1個加強團的模范戰(zhàn)例。
戰(zhàn)場兇險,薛振西幾次死里逃生。有一次,薛振西正用小鐵锨挖坑道,美軍飛機呼嘯而來。炸彈炸起的塵土,瞬間將他掩埋。他從土堆里爬出來,摸摸腦袋,驚喜地發(fā)現(xiàn)自己沒有受傷。
“在新興里,積雪有1米多深,我們趴了一宿,鞋、襪子都和腳凍在一起。”薛振西回憶,有些沒被凍傷的戰(zhàn)友就用被子包住傷員,用繩子捆在自己身上,背著他們下了陣地。
回國后,薛振西的10個腳趾頭因為凍傷全部變形。得知前方缺少兵力,他毅然重返朝鮮。因為腳傷,行軍時他有時跟不上部隊。有一次他落下隊伍幾百米,忽然聽見飛機轟鳴聲,沒來得及抬頭,炮彈已經(jīng)落了下來。“兩枚炸彈,一前一后落下來,我以為自己必死無疑,沒想到再次死里逃生。”薛振西奮起追趕部隊,躲過了敵軍的追擊。

“看見大家過得這么好,一切都是值得的”
河北省東光縣志愿軍老兵徐鳳田已經(jīng)92歲。天氣晴好的下午,他會在街巷走走,看看縣城又有了什么新變化。
1950年11月,參軍兩年的徐鳳田隨部隊入朝作戰(zhàn)。經(jīng)過10余天的長途奔襲,他所在的志愿軍第27軍抵達長津湖地區(qū)。由于敵人的空中封鎖,后方志愿軍的御寒冬裝無法及時運到前線,入朝后很多官兵都被凍傷。徐鳳田左手的中指、食指至今無法伸直,就是當年凍傷導致的。
11月30日23時,部隊4個團的兵力在新興里發(fā)起總攻,徐鳳田和戰(zhàn)友們快速突破美軍用火炮和坦克圍成的陣地,與美軍展開激烈爭奪,最終炸毀敵人兩輛坦克,控制新興里最后一個制高點。
“我們打了他們一個措手不及。美軍12門火炮一門都沒來得及動,炮口帽塞都沒有拿掉。”徐鳳田激動地說。
極寒天氣下,志愿軍官兵攜帶的迫擊炮和輕機槍許多都不能正常使用,能用的武器只有步槍、沖鋒槍、刺刀和手榴彈。于是,手榴彈便成了“重武器”。徐鳳田說,每到手榴彈快扔光的時候,戰(zhàn)士們就把最后一顆手榴彈留給自己,準備和陣地共存亡。
一次激戰(zhàn)中,徐鳳田的左臂被子彈穿透,右小腿也受了傷,但仍堅守陣地。因表現(xiàn)突出,他曾兩次榮立三等功。
1953年,徐鳳田隨部隊回國。1955年,他復員回鄉(xiāng),任生產(chǎn)隊長、民兵連長、村黨支部書記,埋頭苦干,克己奉公,很少提及獲得的榮譽和一身戰(zhàn)傷。
如今,徐鳳田沒事就愛去街上走走,“看見大家過得這么好,一切都是值得的。”
(張忠秀、王洪勝攝,制圖:扈 碩 來源:解放軍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