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親筆信貽誤戰(zhàn)機
正當解放軍從四面八方向杜聿明集團包抄過來時,1948年12月3日上午,準備繼續(xù)向永城方向撤退的杜聿明忽然接到蔣介石空投的親筆信:“據空軍報告,濉溪口之敵大部向永城流竄,弟部本日仍向永城前進,如此行動,坐視黃維兵團消滅,我們要亡國滅種。望弟迅速令各兵團停止向永城前進,轉向濉溪口攻擊前進,協(xié)同由蚌埠北進李延年兵團南北夾擊,以解黃維兵團之圍。”
杜聿明一看,知道蔣介石又變了決心,這一舉措,在他看來,必將導致全軍覆沒。他想,如按原計劃撤退到淮河附近,再向解放軍攻擊;但若沿途被解放軍截擊,部隊遭到重大損失,又不能解黃維之圍,蔣必將整個失敗的責任歸罪于他。杜深感自己陷入“戰(zhàn)亦死,不戰(zhàn)亦死”的兩難境地,當即命令各兵團停止撤退,召各兵團司令官到指揮部商討。孫元良很快來到,李彌派了副司令官陳冰、趙季屏來,邱清泉午后2時才到。
杜聿明沉重地說:“大家再把命令看看,多考慮一下,這是全軍生死之地、死亡之道,不可不慎重。”眾人對蔣的信件都十分驚慌,卻都又默然不語。杜聿明無奈決定執(zhí)行蔣的命令。
當晚,又接國防部的催促命令。杜聿明深感絕望,全軍覆沒已不可避免。他很后悔上午的不果決,且召集將領開會又耽誤了一天的行程。“現在逃也晚矣,打也無望。想來想去,江山是蔣介石的,由他去吧!我只有一條命,最后為蔣介石'效忠'而已!”
這一天中午,就在他們開會前,發(fā)現解放軍追擊部隊右翼已到達薛家湖,左翼已到大回村附近,形成了包圍態(tài)勢。
這一天晚上,全線皆戰(zhàn)。第五軍45師被圍,邱清泉一補充旅被殲;解放軍與國民黨軍混戰(zhàn)在一起,難分敵我,戰(zhàn)斗打到了杜聿明的門口,甚至有兩名解放軍便衣偵察戰(zhàn)士,上到了杜聿明所住的碉樓上。
次日,杜聿明連同他的30萬大軍,被完全包圍在永城縣陳官莊地區(qū)。3天后,企圖突圍的孫元良兵團遭到全殲;6天后,黃維兵團被殲。等待杜聿明的,是同樣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