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錫山與太原日軍高級人員往來甚密,大有投降之意。關(guān)鍵時刻,毛澤東、周恩來派王世英對閻錫山進(jìn)行苦勸,抑制了他的投降活動。
毛澤東對閻錫山的爭取工作,一直持續(xù)到抗戰(zhàn)勝利后。1948年9月,毛澤東派華北軍區(qū)副參謀長王世英到太原前線勸降。其后在一次與徐向前談及和平解放太原的問題時還提出:如果有這種可能,就盡力爭取。閻錫山如同意和平解決,你們請他把軍隊開到汾(陽)孝(義)一帶,我們的部隊開進(jìn)太原去,麻煩就少了。
北平的和平解放,在國民黨內(nèi)部引起了巨大的震動。毛澤東等再次估計了閻錫山投誠的可能性。1949年2月,毛澤東表示:太原如能照北平那樣和平解決,閻錫山又能表示改變過去的立場,還要考慮讓其參加新政協(xié)。毛澤東對閻錫山可謂做到仁至義盡,和平與否的選擇權(quán)完全交到了閻錫山的手中。
然而,閻錫山卻一意孤行,他不僅拒絕了毛澤東等共產(chǎn)黨人多次給他提供的“立功贖罪” 的機(jī)會,而且堵死了親朋故舊的善意規(guī)勸之口,他鐵心“不想再改嫁了”,終于走上了不歸路。1949年3月,人民解放軍兵臨城下,閻錫山逃離太原,同年5月在廣州就任國民黨政府行政院院長兼國防部部長,1960年病逝于臺北。
1949年4月24日,解放軍沖進(jìn)太原綏靖公署。(文章摘自《毛澤東與國民黨人交往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