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會是下一個敘利亞?
接下來,美國在東北亞是否還會有更大動作?
日前,在談到美國對敘利亞采取的最新一次轟炸時,蒂勒森將之形容為是向其他國家傳達一種信息,即“如果違反國際規(guī)范、違反國際協(xié)議,不遵守承諾并對他國構成威脅,那么在某個時間點可能要承受某種回應”。
這里的“其他國家”自然包括朝鮮。“不要以為美國的警告只是說說而已。當前,朝鮮半島爆發(fā)軍事沖突的可能性凸顯。”董向榮認為,美國此次兵臨城下不只是“秀肌肉”,還是一次非常強硬的立場宣誓。特朗普政府成員近期的多次表態(tài),釋放出清晰而嚴肅的信號——如果沒有和平解決朝核問題的方式,那就只能武力解決。
時下的局勢讓這種可能性不容忽視。
“一方面,朝鮮無視聯合國決議,不斷進行核試驗與導彈試驗,美國認為朝鮮是在頻頻挑戰(zhàn)其底線,引發(fā)美國對自身及盟友安全的極大擔憂。另一方面,特朗普不按常理出牌的行事風格及其想在國際國內樹立威信的需求等因素,大大增加了美國對朝采取軍事行動的幾率。此外,美韓對朝采取軍事行動已有多種預案,并不斷進行聯合演練,這使他們對朝動武的自信比以往更強。與十年前堅決阻止美國對朝采取軍事行動不同,當前韓國國內主張采取軍事行動‘快刀斬亂麻’式地解決朝核問題的聲音越來越大。”董向榮說。
據報道,韓國峨山政策研究院去年年底的一項調查顯示,43.2%的受訪者認為危機情況下進攻朝鮮是“必要的”,反對武力進攻者則比之前下降9%。“相對而言,在最近30年間,軍事行動的可能性達到了最大時期。”日本學者高橋洋說。
不過,也有分析指出,對朝動武可能帶來的后果將讓美國非常謹慎地決定是否放出下一步大招。“與敘利亞不同,外界普遍認為朝鮮事實上已經擁有核武器,因此美國必須考慮朝鮮采取反擊造成的后果。”李群英指出,美國還將面臨來自朝鮮半島周邊國家對其對朝動武的反對。
袁征也認為,美國此次派出航母駛向朝鮮半島,心理博弈的意味勝于軍事打擊的可能。“朝鮮向來比較強硬,一旦采取軍事行動,半島局勢是否可能失控?特朗普要考慮這個問題。”
無論如何,一個已經顯現的態(tài)勢是,伴隨朝鮮半島局勢不斷升級,朝核問題到了一個變軌的關鍵時刻。“像之前那種朝鮮進行核試驗——聯合國安理會制裁——朝鮮再核試——聯合國再制裁的循環(huán)模式不太可能再繼續(xù)下去。當前的朝鮮半島已經到了大變局的關節(jié)點上,要么倒向軍事沖突,要么通過對話解決問題。”董向榮說。
來源:http://www.chinanews.com/gj/2017/04-13/8198028.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