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海網(wǎng)(微博)8月5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梁靜 實習生 吳鈺詩)高招錄取正在進行,各地考生曬錄取通知書的節(jié)奏也越來越緊湊。今年,許多高校都在這份小小的“初次見面禮”上下足了功夫,各種創(chuàng)意不斷被刷新,其間個性不斷被超越。
其實,不同形式的錄取通知書都被賦予了年代的鮮明特征。如今這些“潮范”十足的錄取通知書的前身,也全都中規(guī)中矩、經(jīng)典簡潔過……
50年代
通知書由全國高招委統(tǒng)一寄送
時隔半個多世紀,當再次翻出1953年收到的那份錄取通知書,古稀之年的廈大化學系57屆校友陳超貞感慨萬千。
陳超貞清楚地記得,錄取通知書是從北京西單的全國高等學校招生委員會寄來的,只夾著入學手續(xù)程序單和車票等。言簡意賅,卻顯得嚴肅神圣。
通知書中,“你在這次高等學校招生考試中,已正式被分配入廈門大學化學系學習”的“廈門”和“化學”二字均為手寫。當年,高校的錄取通知書并非像現(xiàn)在一樣由學校自行發(fā)放,而是由全國高等學校招生委員會統(tǒng)一寄送。
通知書豎排打印的繁體字雖只有寥寥數(shù)行,卻充斥著濃濃的年代氣息。陳超貞說,在上個世紀50年代,廈門處于海防前線,大學生生活的主旋律是“反空襲斗爭”,通知書的用詞也慷慨激昂:“同學們!我們偉大祖國已經(jīng)開始了國民經(jīng)濟有計劃的建設,國家迫切地需要各類建設干部。希望你早日做好準備,愉快地走上學習崗位,接受祖國交給你的學習任務,為獻身偉大祖國的建設事業(yè)而努力!”
上世紀50年代,據(jù)說一些學校的學費可以用大米代替,一些地區(qū)的考生獲知是否被錄取的渠道,是校園里張貼的那份紅榜。
60年代
沒被錄取也有“不錄取通知書”
上世紀60年代,大學生的生活被倡導成“又紅又?!保热绠斈陱B大學生唱的是紅歌,讀的是《雷鋒語錄》和《毛主席語錄》。有人說,在那個特殊的年代,面對高考,優(yōu)異的成績不是最重要的,它抵不過政審中家庭出身一欄里“地主”的成分,所以在網(wǎng)友曬出的通知書里,那份“不錄取通知書”的出現(xiàn)就可以被理解了。
由于年代久遠,現(xiàn)已很難分辨出這份誕生于1960年“不錄取通知書”發(fā)自哪所高校,不過可以清楚地看到,通知書中說:“今年我省高等學校錄取新生工作已經(jīng)結束,你未被錄取,現(xiàn)已將你的有關報考材料轉交。在大躍進的年代里,祖國的各個方面都需要人力,希望你不要因未能取入高等學校而氣餒,應當更加鼓足干勁,力爭上游,為國家建設社會主義事業(yè)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如今已年過七旬的孫老先生說,那個年代高考完不發(fā)分數(shù),只要等著通知書就行了,不論考上沒考上,都會有一份通知書。“那時候,高考也搞‘大躍進’,應屆高中畢業(yè)生都不夠錄取,許多高二的學生提前參加高考,只要參加,基本上就會有一個地方?!辈贿^他卻因為政審不合格,收到過三張“不錄取通知書”。
70、80年代
曾出現(xiàn)過“革委會”的身影
1977年的冬天,被稱為“一個國家和時代的拐點”,這年的12月,全國570萬名考生走進了封閉11年之久的高考考場。之后,統(tǒng)一發(fā)出的“高等學校學生入學通知書”也只是一張簡潔的白紙,印著幾行簡單的文字,簡潔到只說“革委會”轉某某同志:經(jīng)批準你被某高校某專業(yè)錄取,請于何時報到。
現(xiàn)任教于閩南師范大學新聞傳播系的靳青萬教授在恢復高考的第二年,即1978年考入許昌師專,他說,由于文革導致的書荒,那時連買本《現(xiàn)代漢語詞典》都要托關系走后門。當年的錄取通知書雖樸實無華,但對這代人來說卻有著深刻的意義。
到了上世紀80年代,大學校園里,紅歌只在軍訓時唱,樣板戲很快被流行歌曲取代,王潔實、謝莉斯的歌透過收音機走入大學生活,學校簡陋禮堂里定時播放的是《南征北戰(zhàn)》、《紅日》和《地道戰(zhàn)》。
時代的變遷,也悄悄改變了通知書的面貌。上世紀80年代的錄取通知書里,開始出現(xiàn)了學校的介紹,還有新生須知等,信息量明顯比以往更多了。
那時的錄取通知書里,“毛主席的教育革命路線和方針”、“偉大的社會主義強國”等具有時代特征的字眼經(jīng)常出現(xiàn),再后來,通知書里還漸漸加入了關于報到接待站等服務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