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10歲女孩摔打1歲半男嬰
十分著急的吳女士追到25樓沒有看到原原。她碰見小女孩從25樓的6號房走出,便詢問小女孩孩子在哪兒……
而監(jiān)控錄像顯示,小女孩先是把男嬰抱起,隨后摔打在地,到了25樓,男嬰被扔出電梯。幾分鐘后,男嬰渾身是血躺在小區(qū)樓下的草地上。
據(jù)警方調(diào)查,肇事女孩自述把原原放到欄桿上,導(dǎo)致他墜樓,后來又到樓下找到了墜樓的原原,并把他挪到小道上。10歲摔嬰女孩李某因未成年不予刑事立案偵查。受傷嬰兒家人目前已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女孩父親李先生稱,自己女兒很喜歡小孩和動物,“但表達方式有問題”。事發(fā)后他問女兒為什么要踢打男孩兒,“女兒說男嬰跟她做鬼臉、不友好”。李先生認為傷害男嬰只是女兒表達感情的方式,“她希望男嬰對她笑,對她友好”。
李先生稱,自己和妻子平常會打罵女兒,多少對女兒的性格有影響。
聲音
 缺少愛的孩子易走極端
  何女士(小學(xué)三年級學(xué)生家長):這兩天,心都被重慶那個怪異的暴力小女孩折磨著。人之初,性本善。一個10歲的女孩為什么會如此殘忍?女孩的父親稱自己和妻子平常會打罵女兒,我認為這就是事件的根源。
父母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毋庸置疑。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會成為孩子對待其他人方式的樣本。缺少愛的孩子容易走極端。在家庭里,如果頻繁遭受暴力,孩子缺少溫暖和愛意,當(dāng)孩子內(nèi)心的壓抑和焦慮沒有出口,從“被暴力”到施行“暴力”,或許就是一步之遙。
李霜蘭(六年級學(xué)生家長):作為一個母親,在看到這則新聞感受悲痛和震驚之后的第一個反應(yīng)就是這個10歲小女孩的家庭出了問題。孩子的很多行為習(xí)慣都是對大人的模仿,而教育出如此孩子的父母是應(yīng)當(dāng)首先問責(zé)的。但據(jù)說小女孩的母親已經(jīng)帶孩子遠走新疆,不知她一路上是如何與她的孩子交流這個事件的!
社會日趨浮躁的負面影響也難辭其咎。放眼望去,我們的每次家庭聚會、朋友相見從歡聲笑語早已變成默默無語,每人無不是見面馬上拍照留念,上傳微信,低頭耕耘QQ空間,或是還有游戲排行榜等著更新。
很多大人為了自己清閑,給孩子一臺iPad,大人小孩一起默默相守。長久下去,孩子和父母溝通、相處的時間變少了,兩代人之間的情感交流機會也被抹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