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小學生喜歡傳唱“灰色童謠”,但喜歡歸喜歡,傳唱還是要背著老師偷偷進行的?!袄蠋熆隙ú幌矚g這些?!比昙墝W生小航說,他們也知道這些被改編了的童謠拿不上臺面。
那么,這一段段在部分家長看來屬于“不入流”范疇的“灰色童謠”,為什么能受到這么多孩子的喜歡?
首先,就像洋洋所說,還是因為小學生們覺得“好玩、搞笑、時髦”。
導報記者發(fā)現(xiàn),有些孩子并不在意“灰色童謠”內(nèi)容的好壞,只是純粹覺得好玩,比如:“小氣鬼,喝涼水,喝了涼水變魔鬼?!边@個段子并無針對某個人或某種現(xiàn)象,恰巧反映了孩子們天真活潑的無厘頭思維。
而另一些改編自小學生們原本就很熟悉的歌曲或詩詞的“灰色童謠”,改編后立即被賦予了小學生們所認為的“幽默風趣”,所以他們也就難免要對此頗感興趣。比如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救命聲。桃花潭水深千尺,撈起一看是汪倫?!钡?。
此外,有老師認為,這是屬于孩子自己的一種隱蔽的宣泄方式。
他們覺得,現(xiàn)在的孩子學業(yè)負擔重,壓力大,對自己的生活現(xiàn)狀心存不滿,一些“灰色童謠”恰好表達了他們的苦悶,因此就容易成為孩子們宣泄不良情緒的“陣地”。比如“分分分,學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師的法寶;抄抄抄,考試的絕招”等。
專家
 讓“彩色童謠”回歸主位
對于小學生流行傳唱“灰色童謠”的現(xiàn)象,導報記者采訪了廈門市教育學會會長許十方。
許十方認為,如果孩子傳唱“灰色童謠”只是出于好玩,那么家長大可不必小題大做。但如果孩子在傳唱“灰色童謠”時,摻雜著不良情緒,是有針對性地宣泄對學校的不滿、對家長或老師的對立情緒、對學習的厭倦、對社會現(xiàn)象的諷刺,或者是自己的孤獨和壓力等等,那么家長就要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找出癥結,幫助孩子化解壓力,并加以引導,提高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許十方認為,近年來,真正從孩子的角度出發(fā)所創(chuàng)作的經(jīng)典童謠少之又少,這才是“灰色童謠”盛行的根本原因。
百年前,孩童吟唱的是“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這對于孩子的審美和情操,都是極大的陶冶。而那些傳世的童謠,諸如《兩只老虎》、《小兔子乖乖》,即便稚拙,也能引發(fā)孩子對世界的興趣。但近年來,正是由于符合時代潮流的經(jīng)典童謠這一“正主”的明顯缺位,才使得“灰色童謠”能夠如此順利地在各校里“安身立命”。
對于天真活潑的孩童來說,天上的星辰、地上的芳草鮮花、貓貓狗狗,無不是其興趣的來源,以這些為起點,串聯(lián)起生動的童謠,何嘗不是鮮活的教材?擺脫大人們所習慣的 “從大道理講起”,取而代之以最微末的名物和情感入手,講故事,打比方,讓“彩色童謠”回歸主位,“灰色童謠”自會無所遁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