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為幼兒園的孩子單純、無知、無反抗能力,容易被成人所左右,故而可以成功上演這一場“鬧劇”。試想,如果這是一群小學、中學的孩子,他們能接受組織者的這種擺布與控制嗎?家長還能在旁邊袖手旁觀、拍手叫好嗎?
這種活動有點嘩眾取寵。或許組織者的本意是好的,期望通過“集體結婚”,讓孩子們從小形成健康的婚姻觀,培養(yǎng)對“另一半”的責任感。但這婚姻觀的培養(yǎng)是否太超前了?
眾所周知,幼兒對“婚姻”尚處于朦朧狀態(tài),似懂非懂,人的婚姻觀和責任感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靠一次活動就能發(fā)展社會性,培養(yǎng)出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教育是慢的藝術,特別是兒童的品德教育,更是潤物細無聲的教育。
在此,還讓人擔憂的是:這群參加完婚禮的100多位孩子,有了屬于自己的“丈夫”或“妻子”后,接下來該做什么?
幼兒教育要求同伴之間團結、友愛、互幫、互助,這與“夫妻”間的“感情專一”是否又矛盾了?而移情別戀是幼小孩子的主要特點,如果出現(xiàn)“小三”了,“婚姻”出現(xiàn)了危機,教師又該如何引導與處理?
因此,幼兒園舉辦各種活動要謹而慎之,不要搞出那些形式大于內(nèi)容的“噱頭”。畢竟,在這場“集體婚禮”中,無論是孩子們把現(xiàn)在的兒戲當成了真正的婚禮,還是在將來成人后把結婚當成兒戲,都不是什么值得倡導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