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海網5月17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魏文)考前最后20天怎么過?導報記者連線就讀北大的廈門一中、雙十中學的兩位往屆優(yōu)秀學子,聽他們講述了當年的“應考經”。希望他們的經驗能夠幫助今年的高三學子,在最后一瞬,用歡笑定格。
合理期望保持輕松心態(tài)
講述:余路漫(廈門一中2011屆高三學生,高考總分684+10,語文118、數(shù)學150、英語146、理綜270,現(xiàn)在北京大學法學院就讀)
一步一個腳印去走就好
之前一直以為自己臨近高考會緊張,末了發(fā)現(xiàn)合理的期望能幫自己保持一個輕松心態(tài)。其實,在最后20天,你的成績不可能突飛猛進,一步一個腳印、順其自然最好。
當時潛意識里覺得自己能上北大或清華,但同時我也告訴自己,即使沒上也沒有什么。這樣的心態(tài)緣于一個在復旦大學的學姐影響。考前,和在北大、清華、復旦的幾個學長、學姐聊天,成了我緩解學習壓力的最好方式。和他們聊天,我感覺自己能觸摸到未來,這也使我的心態(tài)始終沒有大起大落。
聊天,讓我覺得心安,而運動,讓我保持活力。
溫書假的日子里,只要下課鈴一響,我們十幾個同學便沖向操場打排球,玩得很瘋。而那種大汗淋漓的感覺,讓人很開心,也很輕松?;氐郊依?,復習的間隙,我會彈彈鋼琴、聽聽音樂或是看看書。每天晚飯后,和爸媽在小區(qū)散步,也讓我覺得放松。
在臨考前一周,爸媽為我精心做了許多好吃的,對我的起居關懷備至。對此,我的想法就是:就讓自己好好當幾天“小公主”,盡情享受親情的溫暖。想說的是,父母不必因為孩子高考,就“興師動眾”。不過,如果父母因此而改變,作為孩子不妨坦然面對。
整個高三,我基本上每天都在晚上11點前休息,有時作業(yè)沒有做完,我也會以保證睡眠時間為前提。考前,我把作息時間做了一些微調,其實就是盡量和高考那兩天的作息同步。這階段,心態(tài)比知識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