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媽媽的教育智慧至少來自她對人性的坦誠理解:兒子“掙扎學習”的辛苦需要一些有自由放松意味的事情來調劑,在兒子可能“癡迷”于電游的迷途上,她用尊重和無條件的愛去包容和感召他回家;在兒子不諳世事艱難、不懂輕重主次時,她巧妙拓展孩子的視野,幫助孩子客觀全面地重新解讀作為一個人而存在于他周圍的老師;在孩子“企圖”臨陣逃避壓力時,她洞察其身心反映的小“伎倆”,堅定不移地給孩子鎖定方向,并通過溫暖的生活照顧和豁達的生活信心幫助他堅守陣地。
這樣有愛的溫暖又有正確方向的陪伴,實實在在地浸潤和溫暖著孩子的心,使他得以不斷克服困難而堅持做有愛作陪又有目標導向的事情。功夫不負有心人,當兒子終于渡過“艱難險阻”走上一條相對能承擔的自我努力之道時,父母除了欣喜還是無怨無悔地付出。
這孩子真是有福之人,遇到這樣的媽媽。這媽媽是很不容易的,卻也真真切切感受了積極生命信念所能給予自己和他人帶來的感召和促進。
我還很想說的是,正值青春期的孩子,常常會從現(xiàn)實生活到心理需求都表現(xiàn)出對家長既依賴又排斥的矛盾掙扎,這需要家長理解。而預防這種掙扎的最好辦法是及早給孩子盡可能多的自我負責的獨立擔當,從小給予孩子博愛的情感關懷和反饋而孕育其與世界的良好關系;從小給孩子示范有普世價值導向的“利己不損人”、“珍惜資源”、“勤奮工作,和諧生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重要的生命價值種子,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愉快而踏實地經(jīng)歷和享受生命的每一段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