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禍以后,父母發(fā)現(xiàn)小B的情緒波動較大,常無故地發(fā)脾氣,砸東西,小B的智力狀況也受到了一定影響,因此,父母對孩子完不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也沒有特別要求。
為了照顧好小B,父親外出工作,母親在家全天伺候他。在母親的全心照顧下,小B臉色紅潤有光澤,身材高大臃腫,步態(tài)笨拙。
針對小B的這種情況,老師認為應(yīng)該讓小B有訴說、宣泄的機會。老師誠懇地鼓勵小B把自己的經(jīng)歷和感受表達出來,并希望深入小B的內(nèi)心世界。
在面談中,小B主動傾訴:他覺得在班里沒意思,同學都看不起他,笑他傻,笑他笨。其實,小B很想交幾個朋友,可沒人愿意和他做朋友。
有時,小B會搞一些惡作劇,如喊別人綽號,把別人的書本藏起來,或者打別人一下,可到最后都弄得很沮喪——— 所有人都對他群起而攻之。
小B覺得很孤單,他甚至想離開這個班級重新開始。因為在這個班級,他無法安心學習,他說如果換個環(huán)境,他就會努力學習,成績會提高上去,這會讓所有的人都崇拜他并和他交朋友。
探因
家校反差強烈 讓他無所適從
老師試圖尋找小B這些問題行為的原因,并剖析在這些行為后面掩蓋著的情感因素。
小B為什么會有這些古怪想法和行為呢?車禍與小B行為的異常并沒有直接的聯(lián)系,但是小B父母對車禍所引起的情感反應(yīng)以及后來對小B的嬌慣放縱,導致了小B行為的 “變壞”。在家里,小B是中心,他已經(jīng)習慣了父母圍著他轉(zhuǎn),習慣了受呵護、受重視的生活,而在學校里,他臃腫的體態(tài)、笨拙的動作和有點含糊的語音使他成了同學們嘲笑的對象。
對于這種強烈反差,小B感到無所適從,于是他用了一種錯誤方式來解決這一問題,他欺負比他弱小的同學,一來可以找回“強者”身份,二來借此引起老師對他的關(guān)注。但每次換來的都是老師的批評和同學的指責,這又令他更加自卑。加上學業(yè)成績落后于人,使他產(chǎn)生了逃避的念頭,希望能遠離這個令他難堪的環(huán)境,去一個備受重視與呵護的環(huán)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