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12月10日訊 據福建日報報道 日前,第二十四屆“中國少兒戲曲小梅花薈萃”評選結果出爐,龍海市浮宮鎮(zhèn)丹宅小學薌劇社團選送的經典薌劇劇目《李怨改嫁》表演獲得最高獎“傳承類小梅花集體節(jié)目”,此前,該表演還獲得福建省第三屆中小學生戲劇表演一等獎。

丹宅小學薌劇社團的小演員在排練《李怨改嫁》
“老身姓李名怨,人人叫我怨姑,我怨怨怨怨,怨天怨地怨媒人……”記者來到丹宅小學薌劇社團排練室探訪,只見小演員們眉目含情,音色空靈清澈,唱腔婉轉悠揚,舉手投足間盡是大家風范。而這群平均年齡十來歲的孩子從零基礎開始學習薌劇到參賽獲獎,僅僅不到一年時間。
去年10月,丹宅小學薌劇社團成立,通過篩選,35名學生成為薌劇小演員。校長蔣玉蓮介紹說,社團活動一周兩次,訓練每次一個半小時,課程主要有腰腿基本功、形體、把子功等基礎課程和唱腔、表演等劇目課程,學校還從漳州、廈門等地聘請專業(yè)的薌劇老師,對學生社員進行細心指導。
排練室內,小演員們一遍一遍地壓腿、跳躍、旋轉飛腿……認真練習著每一個戲劇動作。練完基本功,再開嗓,接著,手、眼、身、法、步結合到一起,排練完整的劇目。
原汁原味的薌劇傳統(tǒng)曲調,結合通俗淳樸的民間俚語,小演員們幽默逗趣,把一個潑辣善變、愛慕虛榮的女人在經歷幾次婚姻之后,在家孤獨等待,熱切期盼媒人上門的故事表現得淋漓盡致。
四年級的學生曾禎是公認的“好苗子”,也是《李怨改嫁》的女主演之一,她的弟弟曾屹軒則是劇中的主要男性角色——新郎官。兩人的母親表示:“孩子除了學校社團排練外,每日在家完成功課后便開始練功,即使疫情期間學校停課也不間斷,我拍短視頻請老師指導后,他們再一遍一遍地練習。”
另一女主演曾桂婷以前是個靦腆的小女孩,參加薌劇表演后,演起“小媒婆”卻是落落大方,令人忍俊不禁。她告訴我們,在舞臺上扮演故事中人物的奇妙感覺,精致的戲曲妝容,花樣繁多的戲服和頭飾,都讓她非常向往。
“節(jié)奏準、眼神活,唱腔流暢、表演自然,一年時間里能達到這么好的效果,我很感動。”一代薌劇宗師邵江海的孫子、參演薌劇40余年的曾芳山看完小演員的表演后眼眶濕潤。他說,現在學習薌劇的年輕人越來越少,自己時常擔心這門傳統(tǒng)藝術后繼無人,現在看到丹宅小學薌劇團的學生能有如此高的戲劇表演悟性,十分欣慰。
擇取傳統(tǒng)優(yōu)秀薌劇表演方式,融入新時代正能量劇情,又具有濃厚閩南本土風情的劇目《李怨嫁夫》(暫定名)正在緊鑼密鼓的打磨中,屆時,這群“小戲骨”將帶給我們更大的驚喜。(來源:福建日報 通訊員 周志榮 藍毅輝 記者 于莉 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