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浦人書寫了“敢拼會贏所向無前”的傳奇
“漳浦是一塊不乏精神力量的土地,一千多年的歷史,為這個地方積淀了巨大的精神財富,我們可以用‘所向無前’這四個字來概括漳浦精神。”陳建新說,正是因為有了“忠孝兩全”(朱熹語)高登、“一代完人”(乾隆語)黃道周、“兩代帝師”蔡世遠、蔡新、“籌臺宗匠”藍鼎元等歷代先賢的智慧和努力,漳浦文脈才顯得尤為豐厚與深邃。
在寶島臺灣,早在唐朝就留下漳浦人的身影,最有名的要數(shù)石榴車本人吳沙,在嘉慶年間帶領部分漳浦人開發(fā)宜蘭,被稱為“開蘭始祖”?,F(xiàn)在2300萬的臺灣同胞里,漳浦籍人口占200多萬。
而在外敵當前,需要漳浦人擔起社稷道義時,漳浦人骨子里俠義強悍的性格便迸發(fā)出來。高登就是這樣的人,在外有女真族鐵騎渡江,內有權奸當朝的北宋末年,高東溪雖為文弱太學生,卻敢為天下先,奮筆直諫。黃道周更是這樣的人,在明晚期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銳激烈的時刻,他不計個人得失,剛直不阿,敢言直諫,前后三十疏,直到被革除官職,甚至含冤入獄,表現(xiàn)了為國為民、光明磊落的情懷,最后他募兵北上抗清,失敗被俘英勇就義。藍理也是這樣的人,清初臺海風云變幻,他毅然投軍,為海峽兩岸統(tǒng)一破肚拖腸血戰(zhàn),所向無前,屢建奇功,他和藍廷珍、藍鼎元一起,被稱為漳浦“藍氏三杰”。
也許是漳浦與臺灣僅隔一灣淺淺的海峽,也許是漳浦人骨子里的強悍,在寶島臺灣的開發(fā)與穩(wěn)定的歷史豐碑上,刻下了吳沙、林成祖、藍理、藍廷珍、藍鼎元、黃性震等一批批漳浦人的名字,他們身上流動的漳浦人血液,始終有一股敢為人先的力量在搏動。一直到現(xiàn)當代,漳浦人時時走在時代潮頭。革命戰(zhàn)爭期間,在山城點燃烽火,建立閩南井岡山——中共靖和浦中心縣委,用鮮血凝成中國民主革命、新生共和國的堅定基石。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大念山海經,全面拉開山海開發(fā)帷幕,讓金浦大地“黃土變成金”。
“為了弘揚歷代先賢的精神,我們在漳浦建了首個歷史名人公園黃道周公園,該公園占地面積112畝,以‘玉憶如祀’為主題,用玉的品德品質來贊揚黃道周的個人品質,通過紀念與追憶突出漳浦縣的人文歷史文化。”李志鑫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