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9月10日訊 據(jù)福建日報報道 日前,記者從漳州市商務局獲悉,阿里巴巴農村淘寶宣布“畝產一千美金”計劃落地福建22個縣域,其中,漳州薌城區(qū)、云霄、漳浦、華安、東山、龍海、詔安、平和、南靖、長泰10個縣(市、區(qū))榜上有名,占比45%。
“‘畝產一千美金’計劃核心是通過訂單農業(yè)鏈接供需兩端,實現(xiàn)農貨品質穩(wěn)定和銷售可持續(xù),從而使得每畝地產出的農產品價值達到1000美元。”漳州市商務局局長曾建新說。據(jù)悉,阿里巴巴集團將整合有效資源,在地域農產品標準化、品牌化、物流、金融等方面為漳州10個縣域提供大力支持。
標準化 品牌化助推農村電商做強
9月8日,記者在薌城區(qū)石亭鎮(zhèn)漳龍物流園看到,漳州順為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的員工們正在對漳浦六鰲地瓜進行挑選包裝。“今天上午,我們剛從漳浦六鰲收購了2.5萬公斤地瓜,經(jīng)過挑選裝箱后,當日下午就會運往全國各地。”公司董事長莊挺剛說,他聘請了3名收購員在六鰲當?shù)刂苯酉蜣r戶收購地瓜,在沙地現(xiàn)場對地瓜品質進行把關,運回倉庫后,員工們還會對地瓜進行再次挑選。莊挺剛主要和京東、淘寶等電商平臺合作,他對農產品的品質有著嚴格的要求。
今年初夏,漳州的楊梅在網(wǎng)絡上火了,尤其是主打標準化、品牌化、可追溯的“蜜卡柔18°楊梅”,產地凌晨采摘,冷鏈直發(fā)至消費者手中,嚴格把運輸時間控制在48小時以內;每一盒楊梅都擁有唯一追溯身份碼,消費者直接通過微信掃碼,追溯每顆楊梅的生產基地,查看種植養(yǎng)護、采摘品檢、采收批次等全生命周期作業(yè)的詳細記錄。
這樣“有身份”的楊梅,深受城市白領客戶喜愛,不到一個月,線上加線下渠道推廣接近1.5萬公斤,成交額近100萬元;僅京東龍海特產館銷售就達2000多件,網(wǎng)銷金額約35萬元,幫助當?shù)胤N植戶增收5萬元以上。龍海市商務局副局長陳志坤介紹,通過深化“電商企業(yè)+合作社+農戶”發(fā)展方式,加強農產品檢測、分級標準化、溯源等供應鏈體系建設,既適應電商對農產品標準化、品牌化的要求,也滿足消費者對質量與安全的要求。
炎炎烈日下,平和縣三坪村的農村電商服務站忙開了。“這次我們主推黃金百香果,5斤裝在天貓上能賣80元一件。跟果農深度合作,寄出的果子不泡保鮮劑,很多北京、哈爾濱的客戶嘗過后都夸好,會經(jīng)常定期購買。”林素鳳和他的伙伴早在2016年就成立了電商公司,注冊了“村姑柚惑”“世舟”“愛柚味”等品牌,嚴格控制產品品質,堅持只銷售正宗平和琯溪蜜柚、青棗、百香果等地方農特產品,打響了“三坪村”的網(wǎng)銷品牌。林素鳳介紹道,她的收購價一般比別人高0.5元到1元,除此之外,為了給客戶更好的收貨體驗,他們堅持用順豐快遞全國包郵,讓全國消費者在最短的時間買到了好產品,用戶體驗不斷改進,復購率隨之上升。
在漳州,像林素鳳、莊挺剛這樣的農村電商創(chuàng)業(yè)帶頭人還有很多,在他們的示范效應下,越來越多的企業(yè)參與到農產品的網(wǎng)銷團隊中,從規(guī)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生產認證和質量追溯體系建設等著手,建立線上線下融合、生產流通、消費高效銜接的新型農產品供應鏈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