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愿傳承連家船文化
前年,石碼漁業(yè)大隊不少地方拆遷了,張地棍的家也搬到了新建的安置房,雖然房子寬敞,但是老張夫婦還是習慣住在連家船里,即使沒有打魚,他們也習慣把連家船當家。
“這十幾年,石碼變化很大,舊的龍海橋和漁業(yè)社的老橋都不在了,錦江道沿岸建起了很多高層住宅。”美代子感慨著石碼的變化:“以前,干爸干媽把連家船停在內港的河道里,那時候岸邊有一整排的漁船,很熱鬧?,F在新水閘建成后,漁船大部分都停泊在外港。不少漁民因此‘上岸’了,可是干爸干媽在船上住了大半輩子,還是難以割舍連家船的生活。”美代子說,生活環(huán)境的變化改變了一些漁民的生活方式,也少了“連家船”的味道。
“社會發(fā)展,連家船文化逐漸淡去,這也是我想研究和保留這種特殊文化的原因。”美代子說,上個世紀30年代,在不少大城市的沿岸,出現了很多住在船上的人,他們不僅有漁民,還有大型貨船的工人。上個世紀60年代以后,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住在船上的人逐漸減少。作為學校人類學研究所的研究員,美代子表示對“連家船”文化的研究一直在繼續(xù),現在正著手研究日本“連家船”的歷史文化,她期待把這種文化研究得更加深透,讓連家船文化更好更完整地得以挖掘、保留和傳承。
原文鏈接:http://zz.fjsen.com/2018-03/27/content_20868174.htm
原文標題:到龍海“探親”日本女博士和她的“中國爸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