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路修橋,捐出自己半年工資
以前,小港村的環(huán)村路坑坑洼洼、高低不平,一到下雨天,就積水嚴重。而很多村民都開辦家具、板材小作坊,貨車經(jīng)常運材料、送家具。
“貨車經(jīng)常一搖一晃地穿梭在這條環(huán)村路上,搖晃得厲害的話,有時好好的家具也被搖壞了。一到下雨天,貨車幾乎過不了。”村民唐順爭說,不僅影響生意,也存在安全隱患,特別是在上下坡或轉(zhuǎn)彎處,有時貨車車輪一不小心陷入坑中,貨車失去平衡就翻了,類似事故已發(fā)生多起。為此,貨車司機每經(jīng)過這里都膽戰(zhàn)心驚。
2009年8月,唐溪木剛剛當選村主任。而他新官上任,第一把火就燒在了“修環(huán)村路”上。
唐溪木自己做了預算,總造價至少60萬元,但向上級申請的資金遠遠不夠。于是,唐溪木帶頭捐出半年工資,并發(fā)動村民捐款20多萬元。很快,全程1.8公里的小港環(huán)村路赫然蜿蜒在小港的濕地上。
同時,小港村內(nèi)的小港橋、小港本社橋、尾厝橋等三座橋梁年久失修,橋面破損嚴重,多處塌陷,鋼筋裸露……擔心老人走路摔倒,唐溪木積極向上級申請資金,今年10月修建完成;為了給村民舒適的家,他不斷地向上級部門反映,最終成功改建了6戶危房。“唐溪木不僅能干,還很細心。”唐順爭說,在小港村長大的他,在當上村主任第二年,便想到了連家船漁民。很快,他又為漁民建了避風港,還親自在水中設鐵桿,防止?jié)O船相互碰撞,甚至為漁民們解決了養(yǎng)老保障問題。
心愿未了,倒在這個危險路口
其實,唐溪木倒下的那個路口——江濱路龍文段小港村路口,他再熟悉不過。“這個路口已發(fā)生多起車禍,多名村民及外來務工人員曾在此受傷,甚至死亡。”村民唐順爭說,每次發(fā)生車禍,村民總會給唐溪木打電話,而他總是隨叫隨到,幫忙處置現(xiàn)場、救助傷員。
幾年前,在這個路口,村民唐高潮被一輛車正面撞擊,緊接著又被身后另一輛車徑直碾軋。唐溪木到達現(xiàn)場后,立即協(xié)助家屬處理一系列后續(xù)事情。“多次到現(xiàn)場處理事故,唐溪木腦海中想到了另一個問題,這個路口是否可設紅綠燈或建人行天橋,讓村民安全出行呢?”唐順爭說,作為龍文區(qū)人大代表的他,很快提交了關于改造這個路口的議案。
去年,也是在這個地方,唐溪木又趕到這里幫忙處理事故,不過這次受傷的是他的老母親。老母親被一輛車撞倒后,雙腳殘疾,至今只能坐在輪椅上。
而就在今年11月20日,也是在這個地方,還是在幫村民處理事故中,這次倒下的卻是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