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4月,福州的氣溫越來越“熱情”了,大街小巷不少市民換上短袖、撐起太陽傘,有的還全副武裝戴上“臉基尼”。20日,記者從福州市氣象部門了解到,根據(jù)近期對福州氣溫數(shù)據(jù)的監(jiān)測統(tǒng)計,福州已于4月12日進入氣候?qū)W上的夏季。

今年夏天來得有點早
市氣象服務中心副主任林凌介紹,福州于4月12日正式入夏,是全國目前為數(shù)不多的入夏城市之一,比福州常年夏天起始日(4月29日)偏早17天,同時也是福州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最早入夏日(按照新標準)。
那么,福州常年夏天起始日是怎么算出的?林凌介紹,第一步,根據(jù)1991年至2020年這30年的逐日平均氣溫序列,計算出30年同日的平均氣溫常年值,得到常年日平均氣溫序列,再計算得到常年5日滑動平均氣溫序列。第二步,找到首次連續(xù)5個≥22℃的日滑動平均氣溫序列相對應的常年日平均氣溫序列(9天)中第一個≥22℃的日期,即為常年夏天起始日。
林凌告訴記者,氣象上入夏的原因主要與當年太陽輻射、大氣環(huán)流的變化等因素有關。福州臨海,海洋對氣候變化也有較為明顯的影響。此外,如地形、植被覆蓋的變化等因素也可能對局部地區(qū)的氣候產(chǎn)生影響,使得入夏的時間和程度有所差異。
入夏時間這樣算出
我國幅員遼闊、南北跨度大,各地氣候差異明顯,入夏的時間也不一樣。那么,氣候意義上的入夏是如何定義的呢?
林凌介紹,根據(jù)我國《氣候季節(jié)劃分》(GB/T42074—2022)標準,福州入夏至少要闖兩關:第一關,連續(xù)5天的5日滑動平均氣溫≥22℃;第二關,找到滿足條件的滑動平均氣溫序列相對應的日平均氣溫序列中首個≥22℃的日期,若該日期比常年日期偏早不超過30天,則該日期即為當年入夏日;若偏早30天及以上,則還要進行更復雜的多次判斷。
以今年福州入夏時間為例,工作人員在對氣溫密切監(jiān)測后發(fā)現(xiàn),4月15日至19日,福州烏山國家基準氣象觀測站連續(xù)5天的5日滑動平均氣溫≥22℃,滿足入夏的第一個條件。而對應的9天日平均氣溫序列(4月11日至19日)中,4月12日是首個日平均氣溫≥22℃的日期,比常年夏天起始日只早了17天,滿足入夏的第二個條件。因此福州市氣象部門認定,4月12日是今年福州的“入夏日”。

入夏早
意味著今夏更熱嗎?
梳理福州的氣象數(shù)據(jù)記者發(fā)現(xiàn),2020年至2024年,福州入夏時間分別為:4月30日、4月30日、4月22日、4月14日、4月12日。從中可以看出,近年來,福州入夏的時間呈現(xiàn)越來越早的趨勢。去年,福州更是經(jīng)歷了“最熱夏天”,有些市民會問,夏天來得早意味著更熱嗎?
市氣象服務中心高級工程師李巖告訴記者,入夏時間的早晚和夏天的熱度,并沒有直接關系。“入夏是進入夏季、天氣變熱的一個標志,但夏天天氣熱度還受到大氣環(huán)流、海洋影響等多種因素的制約,需要綜合考慮。此外,我們還要結合氣象觀測數(shù)據(jù)和氣候模型進行分析。”李巖表示。
李巖強調(diào),入夏并不意味著立即進入高溫狀態(tài)。氣象學中把35℃以上稱為高溫,入夏并不代表就是高溫了,只是表征整體的氣溫趨勢已高到了一個夏季的標準。李巖告訴記者,入夏后,可能會有連續(xù)的高溫日出現(xiàn),也可能因為天氣變化,出現(xiàn)氣溫較低的情況,這需要市民關注臨近的天氣預報。
記者從氣象部門了解到,接下來一段時間,福州仍是多陣雨或雷陣雨的天氣,其中21日至22日、25日至26日雨勢較為明顯,并且可能出現(xiàn)強對流天氣,氣溫也會隨著天氣變化有較明顯的起伏。當然,初夏的熱力還是會顯現(xiàn)的,21日至22日、26日和28日最高氣溫可達到28℃至32℃,體感較悶熱。
“入夏+入汛”模式開啟
眼下,福州開啟“入夏+入汛”模式,強對流天氣多發(fā),溺水以及山洪等地質(zhì)災害風險隨之提高。
19日,水利部針對福建、江西、湖南、廣東、廣西等5省區(qū)啟動洪水防御Ⅳ級應急響應,派出工作組赴防汛一線協(xié)助指導地方開展洪水防御工作。
19日,福建省防汛辦、福州市防指會商部署近期強降雨天氣相關防范工作。省防汛辦指出,4月以來,福建省連續(xù)經(jīng)歷多輪降雨過程,土壤含水飽和度較高,且本輪降雨過程與前期降雨區(qū)域疊加,又恰逢周末,各地務必高度重視,做好各項防范工作。
根據(jù)氣象部門預測,21日,全市陰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22日,全市陰有大雨,部分縣市暴雨,局部伴有強對流。根據(jù)市防指要求,相關部門需重點加強戶外活動、旅游、交通等方面的安全管理,加強危舊房屋、建筑工地、戶外廣告牌、臨時搭建物等設施的巡查及加固。各級各有關部門要預置好設備、隊伍,特別要加強短時強降雨和強對流天氣可能引發(fā)的山洪、泥石流、冰雹和城市內(nèi)澇等災害的綜合防范,落實各項應對措施。
夏天也是溺水高發(fā)期。記者從專門從事水域救援的福建省星光救援隊了解到,目前救援力量已覆蓋城區(qū)的閩江、烏龍江等水域,添置了遙控智能救生圈等新型防汛設備,市民發(fā)生溺水、被困等險情,可報警或者尋求救援隊幫助。
安然入夏指南請收好
市民如何安然入夏?在預防疾病上,記者邀請福州市第二總醫(yī)院全科醫(yī)學科主任醫(yī)師林敏瑜為公眾科普。
空調(diào)一定要清洗。林敏瑜介紹,入夏后,氣溫回升,細菌繁殖加快,再加上風大多雨,往往是手足口病、流行性結膜炎、流行性感冒的高發(fā)季節(jié)。長期不清洗的空調(diào),可能會孳生軍團菌。軍團菌若被人體吸入后致病,會產(chǎn)生一系列非典型肺炎癥狀,也就是“空調(diào)肺”。因此,入夏之際建議公眾一定要對空調(diào)進行徹底清洗。
不吃未煮熟食物。入夏后,氣溫高、濕度大,細菌繁殖快,食物容易變質(zhì)。林敏瑜提醒,夏天是腸道疾病的高發(fā)期,細菌、病毒、不潔食物等都是引發(fā)胃腸疾病的原因,如未經(jīng)徹底煮熟的蝦、蟹等海鮮,不少人喜歡吃的涼菜等。水果如果沒洗干凈,也會引起急性腸胃炎。她建議一定要牢記“勤洗手、喝開水、吃熟食”九字訣。
不要過度貪涼。“夏季高溫,人體新陳代謝快,血管處在擴張狀態(tài),忽然飲用大量冷飲等,血管會迅速收縮,引起血壓波動,繼而誘發(fā)心腦血管疾病。”林敏瑜提醒,尤其是有基礎疾病的老年人,本身血管的調(diào)節(jié)功能較差,遇到忽冷忽熱的刺激后,更容易發(fā)生心腦血管意外。
另外,公眾如果想開空調(diào),也不要開過低,以保證室內(nèi)外溫差不要太大,不要正對著空調(diào)口直吹,或者整夜吹。此外,氣溫升高,對血糖會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糖尿病患者應格外注意控制血糖,并且時刻關注身體是否有異常。
當心紫外線過敏。雖然才剛入夏,但福州“一秒盛夏”的情況并不少見。夏季紫外線極強,日曬嚴重。林敏瑜提醒,公眾一定要采取防曬措施,或涂抹防曬霜,或戴遮陽帽、撐太陽傘、穿防曬衣等,“男女老少都要,這不是女性的專利”。此外,一定要做好防蚊蟲的工作,預防登革熱。(記者 林舒穎 鄭瑞洋 陳丹 通訊員 林強 朱玉)
來源:福州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