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1月18日訊 據(jù)東南網(wǎng)報道 “小年”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祭灶、掃塵、吃灶糖的日子,也是整個春節(jié)的開始和伏筆。

這也意味著真的真的要過年啦!你家是哪一天祭灶?

哪一天祭灶, 在古代可是有規(guī)矩的。
“官三、民四、船五”。也就說,當官者廿三祭灶,老百姓廿四祭灶,(疍民,連家船民)廿五祭灶。
福州民俗研究者鄭子端先生介紹,在明末清初時,作為北方來的滿人享有特權,因此也就享有廿三那天祭葷灶的特權,而漢族人只能廿 四那天祭灶。
民國以后,福州又演變出祭灶兩天的情況。
廿三夜祭葷灶,人們拿好酒好菜招待灶公,但是又怕他上天的時候,一身的酒氣惹玉皇大帝不高興,還醉醺醺得胡亂匯報。
所以等到 廿四送他上天的時候只拿水果、蔬菜等素食招待他,叫做 “祭素灶”。
現(xiàn)在生活節(jié)奏變快,一年一般只祭灶一次了。
老福州祭灶風俗及細節(jié)
0 1

祭灶時,焚香點燭,斟滿美酒。家人虔誠地叩頭、禱告。在祭供時,小孩們便唱著祭灶歌:
祭灶祭符圖,灶前蜀隻銅香爐,
元寶是儂折,金褲是儂糊。
灶君上天言好事,灶媽落地保估儂,
保估儂爹務錢賺,保估儂奶福壽長,
保估儂哥討依嫂,保估儂弟讀書真聰明。
0 2
祭灶完畢家里的 老人都要送一包糖餅給小外孫,包裝上還得加一張“ 花臉殼”(類似京劇臉譜的面具)。據(jù)說小孩子戴上它后,能躲開瘟神,保一年平安。

還有很重要的一步是要將舊的灶君花撕下隨金銀紙箔一起化掉,新的灶君花在正月初一那天貼上(也可以在祭灶完畢后貼上新的灶君花),待正月初四早上“迎回”新灶君。因此,祭灶日供的是當年主灶的灶君,即舊的灶君。
